进入1970年代,随着电视机在香港的大规模普及,年轻的电视业焕发新的光彩, 反衬出电影业的式微。 电视业的盈利模式无外乎利用“眼球效应” 吸引观众,将收视率转化为广告收入, 不 论盈利规模、 赚钱效率...
悲凉莫过香港邱德根
在许多人眼中,亚视似乎成了招致无穷厄运的 "祸胎” 。 它为股东带来的不是财富, 而是灾 祸。 抛开其中的迷信色彩, 邱德根、 林百欣两大家族的结局, 不禁让人掩卷沉思。 原配妻子裘锦秋空难去世后, ...
香港林百欣家族的宿命
与邱德根的凄凉光景相似, 晚年的林百欣也为家事忧心不已,就在他行将就木前发生了一件让他颜面扫地的事情: 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将他告上公堂, 只是因为林百欣在传媒前批评她生活奢侈。 邱 德根在 婚姻上是一...
香港邵逸夫:一段商业传奇的收场
没有人比曾经的 师友、 后来的对手更了解对方,这个宽泛的观点如今在邹文怀、 邵逸夫身上得到证明。 半生联手、 半生争斗, 当晚年到来回首过往,两人在对方身上看到的,是另一个自己。 1987 年, 当邵...
香港电视大战:年轻一代的挑战
一家独大是危险的, 它往往会导致盲目、 迷失、不思进取, 而这正是伟大公司走向衰落的前兆。 当香港电视观众终于厌倦了 TVB的老套节目, 开始寻找替代品时, 才恍然发现可供选择的对象实在太少。 实际上...
香港电视大战:谁主宰未来?
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他们大多生于1960年代,是商业家族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人, 也可能是平民出生的第一代创业者,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潮流以及与之相匹配的 ...
连瀛洲:从望海少年到金融巨擘
有人说在东南亚经商,至少要懂英语和潮汕话两种语言。 这自然是因为潮商在东南亚商界占据的重要地位-一东南亚地区11个国家70%的资产都掌握在华人手中,而潮人约占其中的一半.不仅如此, 潮商还在全球华人富...
黄祖耀:纵横东南亚的金融巨头
新加坡四大银行分别是大华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华侨银行和华联银行, 上节介绍了华联银行的连瀛洲, 而大华银行的掌门人黄祖耀同样也是一位纵横于新加坡银行界和工商界的巨子。和连瀛洲自幼父母双亡不同, 黄祖...
郭芳枫:白手起家的跨国企业家
一个多世纪以前, 下南洋的壮烈歌声曾经在我国 沿海一带处处响起。 下南洋是和闯关东、 走西口 相并列的我国近代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和后两者在国内跨省跨区域移民不同, 下南洋是从国内迁往海外, 其移...
林梧桐:建筑起家的马来西亚大亨
说到赌王, 你会想起谁? 在澳 门 呼风唤雨的 何鸿燊? 电影里风流倜傥的周润发? 在马来西亚, 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赌王-林梧桐。 林梧桐于1918年出生在福建安溪, 19岁时, 他筹了点路费, 漂洋...
陈永栽:菲律宾的华侨首富
一件白衬衫, 一条深色长裤, 走在大街上与人擦身而过时, 不会引起任何人注目, 他看起来就是一个最最朴实而平凡的菲律宾人。 谁能想到, 这位两鬓花白、 笑容可亲的老人就是菲律宾的首富陈永栽呢? 福建晋...
吴百福:百折不挠的方便面之父
什么东西在全球最为畅销? 速食面(方便面) 当属其中之一, 每年的全球销售量超过 1000 亿包, 人均 消费量超过15包。本世纪初在日本的民调中,速食面当选过去百年来日本最重要的发明。 速食面的创始...
骆文秀:马来西亚槟城大亨
丹斯里是马来西亚国家元首授予功德兼备者的一种 很高的荣誉勋衔, 能荣获这种勋衔者寥寥无几, 然而华商骆文秀就是其中之一。 骆文秀 何许人也? 马来西亚著名的 “摩托车大王” 和 “本田大王", 与林梧...
林绍良:印尼的红顶首富
红顶商人, 本指官商, 如 清末著名徽商胡雪岩。到了近现代,泛指本身不具有官员身份, 但和政府高层关系良好, 能够影 响政府政策 的企业界人士。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企业家、 三林集团的缔造者 林绍良, ...
蔡云辉:世界丁香烟王国的缔造者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 在印尼,90%的吸烟者吸的是一种由丁香花梗与烟草混合的香烟一一丁香烟。他国烟民可能会觉得丁香烟的味道太冲, 吸的时候还会发出轻微的“噼里啪啦” 的响声, 但它却是印尼民众最为...
黄仲涵:蔗糖王国的宿命
我们已经介绍过“亚洲糖王" 郭鹤年, 但在郭鹤年之前, 其实有一位资格更老的糖王, 他的“蔗糖王国” 曾占据了印尼国内 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他也是继张弼士之后、 陈嘉庚之前的, 承前启后的又一位华...
王安:电脑大王神话的覆灭
计算机行业是当今高科技行业的典型代表,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计算机行业风起云涌,出现了许多数字英雄的身影, 他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财富和智慧的神话。 在这个 行列中, 也不缺乏华人的身影。 王安, 就是...
美籍华商应行久的N字人生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你是向往大起大落的轰轰烈烈, 还是细水长流的平平淡淡呢?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但可以肯定, 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心智和坚忍,既能不被 眼前暂时的风光所迷惑, 又能在晦暗的...
陈氏兄弟公司跌宕记
中国有很多老话强调兄弟之情的重要性,如“兄弟同 心, 其利断金”“打仗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 但又有一句话说“亲兄弟,明算账” 这似乎是在提醒我 们, 哪怕是再深的兄弟之情, 在经济方面也要互相独立...
陈松青:投机大亨的起伏人生
1972年,一个新加坡人来到香港, 此人名叫陈松青,在新加坡是一名建筑工程 师。 当时的新加坡经 济不太景气, 建筑业赚钱不易, 且陈松青长于幻想却不太善于实际操作, 故在新加坡破产。 为了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