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商应行久的N字人生

2019-12-1519:26:52美籍华商应行久的N字人生已关闭评论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你是向往大起大落的轰轰烈烈, 还是细水长流的平平淡淡呢?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但可以肯定, 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心智和坚忍,既能不被 眼前暂时的风光所迷惑, 又能在晦暗的低谷保持乐观的心态。 看过了山顶和谷底的两种风景, 这样的人生无疑是精彩至极而又分量十足的。

应行久的人生,就充满了大起大落的戏剧性。 他的命运就像多米诺骨牌,好不容易全部摆放整齐, 一根小手指轻轻一碰, 又要重来。 应 行久自己就像是希 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 推着命运的大石走到山巅, 石头却又自己滚落下来,于是他不得不重新推石上山。 如此周而复始、 永不停歇。 当然, 应行久的骨牌最后没有倒, 石头也没再滚下山来。 在经历了 很多次成功、 失败、 再成功的过程之后, 终于奠定了他牢固的基业。1914年,应行久出生于宁波镇海, 从小聪明伶俐, 尤其对汽车感兴趣。

1935 年, 应行久考入上海沪 江大学商学院。 毕业时正值抗战, 工 作并不好找。 不过身处孤岛上海的他想, 何不将上海的生活实用品运输到沦陷区去?于是, 按照这一思路,他将上海的布料、肥皂、 汽车轮胎之类 的货物购入后运往沦陷区, 又从沦陷区运回上海需要的土产、 木炭等。由于他的聪明机智,经过二三年的悉心经营,果然积累了不少资产。

1944年底, 抗日战争进入最后时刻, 日军垂死反扑。 应行久两艘满载货物的100吨帆船在航行途中正遇上日本军队, 船上货物被洗劫一空。 抗战胜利后, 他重操运输贸易, 不幸船只在海上航行时又遭海盗袭击, 所有资财眼睁睁地被全部 抢光, 只留下一条性命。 但应行久毫不气馁, 决定重新开始。

1946年, 应行久在上海开设合众汽车公司、 立人汽车公司, 主要经营美国和法国的汽车。 由于战后汽车供不应求,提价后依然走俏,应行久在经销汽车行业上又赚了一大笔钱, 弥补了前一阵子的损失。 随后, 应行久又开设 化学原料行, 经营化学原料进出口贸易业务。 这期间, 他还带妻儿去了一趟洛杉矶, 想在那里安居创业,结果却遭遇了种族歧视, 没有人愿意把房子卖给他。应行久一怒回国。

1948年, 上海解放的前一年, 物价飞涨, 民不聊生, 许多厂商 行号都亏欠负债, 不堪重负。 在当时环境下, 应行久也只好举家迁居香港,将房屋、 地产、 公司及商 行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后, 他全部无偿地上缴给了人民政府。从此, 应行久便又在海外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生涯。

1949年,应行久在香港购买了16辆汽车装运到台湾,由于运输费和牌照费过于高昂, 他不仅没赚到 钱, 还把本钱都赔光了。 进退两难之际, 应行久决定去美国, 靠双手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就这样,应行久口袋里揣着仅存的600美元, 又和全家登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

刚到美国, 应行久全家生活十分拮据, 他不得不在一位朋友的办公室里放一张办公桌, 做点进出口生意。 可一年下来仍然没有赚到 什么钱, 应行久的夫人为了赚点家用, 也不得不 瞒着他出去打工, 令应行久感佩不已。

一天, 应行久突然发现: 家里经济虽然这么拮据, 可是金玉堂出去打工,总是买来 假首饰佩戴。 他从中发现了商机, 随后向友人借了 2000 美金, 在纽约时报广场以每月200美金的租金租下一家小店, 专卖假首饰, 店名 叫幸运。夫妻两人专选一些工艺讲究、 款式新颖的 假首 饰来卖, 加之 服务热情周到、 商品价格低廉,很快生意就风生水起。 仅仅一年, 就由一家首饰店发展到三家首饰店。 应 行久终于在美国找到了发展事业的新起点, 开始进一步大展宏图。

时隔不久, 应行久干脆自己做起了假首饰批发, 经营范围也进一步扩展,首饰店也改为礼品店。 到 1959 年, 应行久的礼品店已从3家发展到10家连锁店。1960年,他还用10万美元在纽约时 报广场顶层租下一家空店改建成礼品店, 结果大获成功。

应行久还和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认为, 投资世界博览会可以显示一位实业家的胆略, 而且,他经过仔细的科学分析, 了解到从投资到收回资金的运转期仅需6个月,与通常长达5年至10年的投资期相比较,可说是短得多。于是从1960年西雅图世博会开始,此后的20多年间,每次盛会,应行久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主要用于开设中国餐馆和礼品店。 每次, 他根据其规模大小,投资在3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 有赚钱, 亦有亏本。 但他的宗旨是利用世博会的机会替他的礼品业务扩大宣传,促进推销工作。

应行久说: “机遇比经验还重要,经验仅仅使你维持生计, 不用为生活发愁, 而抓住一瞬即逝的机遇却是比经验尤为难觅, 尤为宝贵, 抓住机会能使你赚大钱, 平步青云。" 比如在 1986 年温哥华博览会上,应行久投入600万美元开设四家中国餐馆和两家礼品店,在半年内就收回投资, 还赚了钱。

应行久和世博会的故事还远未结束,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开幕前,应行久应美国方面邀请, 游说中国政府参加世博会。 美国方面又 迫切希望兵马俑能够展出,遭国家文物局拒绝。这时, 又是应行久出面斡旋。 最终, 两尊秦陵兵马俑和一辆战车顺利抵达中国馆, 在世博会上掀起了一股"中国旋风”. 应行久也因此收获不小。

应行久是历经磨炼、几度沉浮的过来者, 在谈到事业取得成功的奥妙时,他说: "第一, 创业必须手 脚勤快, 精打细算, 分析市场, 开拓进取, 既要办法多、 周转快, 又要胆大心细。 选择经营市场, 要看准地区、 地段, 好的地区、好的地段, 生意才能越做越兴旺,才能在事业上稳操胜券。 第二,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 与资金、 技术相比较, 人才更为重要。 我特别注意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的古训, 看准了有用之人就要大胆地放手去使用。 办事要守信用, 讲公道, 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 做得多。 "

应行久根据他坎坷的经历以及奉行的做人信念, 总结出卓有成效的经营思想, 这是他对事业不断追求和探索、 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本着这样的信念,他以 “求生存” 的态度, 逐步开创他的事业, 凭借着他不畏艰险的毅力与惊人的胆识,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他要达到事业目标的每一层新的台阶, 谱写出他人生奋斗的篇章。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