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栽:菲律宾的华侨首富

2019-12-1606:06:59陈永栽:菲律宾的华侨首富已关闭评论

一件白衬衫, 一条深色长裤, 走在大街上与人擦身而过时, 不会引起任何人注目, 他看起来就是一个最最朴实而平凡的菲律宾人。 谁能想到, 这位两鬓花白、 笑容可亲的老人就是菲律宾的首富陈永栽呢?

福建晋江, 有名的运动品牌之城,1934年, 陈永栽就出生在这里。 同样是被日寇燃起的战火逼离了家乡, 陈永栽跟着父母来到的是菲律宾。 为了补贴家用, 从11岁起, 他就在烟厂当童工。 白天干活挣钱,晚上挑灯夜读, 以顽强的毅力修完了中学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远东大学化学系。 之后,他半工半读, 完成了大学课程。 毕业后,陈永栽仍在烟厂工作, 担任实验室助理, 不久就被提升为业务经理。 具备了丰富的化工知识和在烟厂多年的工作经验, 又拥有与商界的密切联系,满怀开拓实业之志, 陈永栽决定自己创业。

1954年,他和朋友合资开了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厂, 可不赚反赔。 但这一次的失败, 并没有击垮意志坚定的陈永栽。他曾说: “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 关键是 将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的条件。" 他没有活在失败的阴霾中, 而是将借来的钱创立了甘油公司和化学原料公司,这让他初尝了赚钱的滋味。1965 年, 陈永栽经过缜密的考察, 在马里拉市郊购买了一块土地, 创办了 福川烟厂。福川, 取名于英语for-tune 的音和意, 陈永栽和年轻的创业伙伴一起, 对未来满怀憧憬。 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陈永栽决定投产中档香烟, 并要求质量超过其他厂家。

经过努力, 福川烟厂的产品打开了 销路。可不料在1968年,他的生意刚有起色时, 却遭遇了一场台风, 福川烟厂的大多数设备被毁。 陈永栽和工人不分昼夜修建房屋, 挑拣被淋湿的烟草,修理被毁坏的机器。 遭受这一打击, 陈永栽并不气馁, 反而坚定了彻底改变落后制烟设备的决心。 他把世界先进的制烟生产流水线和现代化的卷烟机引进菲律宾, 并在此后不断引进先进设备, 使福川烟厂的设备和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工人的技术水平, 他还创办了工人培训学校。 到70年代末, 福川卷烟厂已发展成为全菲最大的烟厂,产品占据了菲律宾卷烟市场的七八成, 并辐射到香港和东南亚各国。

1979年,是福川香烟的鼎盛时期。在当年举行的第13届世界巴黎香烟质量评比会上, 陈永栽烟厂生产的香烟一举夺得了三枚金牌和一枚银牌。 从此, 他的福川牌香烟全面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欧美、 日本、中东的香烟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陈永栽本人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亚“烟草大王”。70年代起,陈永栽开始涉足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 先后创办了椰油厂、肥皂厂、 石棉厂、 电子厂、 炼油厂和养殖场等企业。 70 年代后期, 陈永栽又将目光瞄准金融业,创办了菲律宾联盟银行, 并亲 任董事长。 目前, 联盟银行在菲律宾国内有近百家分行,成为菲律宾华资三大银行之一。

不可否认,对于1965年才创办福川烟厂的陈永栽来说,成功来得迅速而彻底。 在经商成败取决于有无政府门路的菲律宾, 人 们通常认为, 陈永栽的成功, 是因为他和已故的菲律宾统治者费迪南德· 马科斯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借此才能够进入诸多垄断行业。 但仅有人脉显然是不够的, 有经济学家表示, 陈永栽之所以成就非凡, “主要是靠政界人脉,但他也有商业头脑”, 这才是比较公允的结论, 不然, 何以解释陈永栽在海外的大展拳脚呢?

80年代,陈永栽开始进军海外。他首先瞄准的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香港,在港设立了自己的海外发展基地-福川贸易公司和新联财务公司。1981 年, 为了满足在美国大市场投资业务的发展, 他在美创办了美国海洋银行。 此后, 陈永栽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 投资3亿元人民币, 创建了厦门商业银行。

1987年,中英关于香港回归进行谈判之 时, 大批资金外逃, 港人一片 惶惶; 陈永栽却逆势而为, 以 5 亿元低价吃进裕景花园; 到 1994 年, 裕景花园价值已高达百亿港元, 不得不让商界同仁叹服他的远见卓识。 正如陈永栽常说的一句话: “人家不敢摸的老虎屁股我敢去摸, 一件事不干则已, 要干必干好。 "

上世纪90年代,陈永栽财团就开始在内 地拓展房地产业务,低调沉稳地步步迈进。2005年8月,裕景兴业位于上海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一一位于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裕景国际商务广场竣工,并以2.5万元/平方米的均价首日销售额超过 亿元大关, 陈永栽布局内地房地产的雄心才开始显山露水。

现在, 陈永栽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总量多达20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额约50 亿元。 裕景兴业接下来 将启动中国内地5个城市的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额将超出200亿元人民币。 不知不觉中, 陈永栽已经完成了全面布局中国内地房地产业务。

陈永栽熟读中华典籍,在和任何人谈话, 或演讲、 接受采访 时, 几乎都会引用书中的典故来说明事物的道理。 他还经常把中国历史和成语的道理应用在处理问题上。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 陈永栽被问及为何投资长期亏损的菲律宾航空公司, 又如何扭转乾坤, 他就讲述了汉朝名将班超的故事, 表达“置之死地而后生” 的态度, 他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没有置之死地的决心, 哪有死而后生的变数?”

纵观这位老人的一生, 我们能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陈永栽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遵循的却是一些最简单的道理。 比如谈到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和对时机的把握, 他就说 “顺自然,顺机会去做。 机会要我 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 收购菲律宾国家银行时, 他的出发点也只是 “这个国家 银 行欠最多钱了, 所以如果能够把它 消化, 以后就好处多了”。

陈永栽常常提到一句话, 总说“我们做生意要先赚钱才能花钱”, 又讲到“我们做生意是要看准时机,低买高卖” 。 这些话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 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谁又能像陈永栽一样,一生信奉并践行呢?陈永栽用人时也没有复杂的条条框框, 而是首先"看他是不是孝顺, 看他是不是合乎中国的 (道德观念), 要知道这个人做事怎么样, 就要先知道他做人怎么样” 。

当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成功秘籍、 经营宝典、 管理兵法时, 如果能够像陈永栽一样, 化繁为简, 返璞归真,坚持最朴素的观念, 实践最平凡的道理, 那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