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经营手段、经营体制等方面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
1.银行业务全能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金融竞争十分激烈,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管制逐渐放松, 商业银行逐渐突破了与其他金融机构分工的界限,走上了业务全能化的道路。 如1999年美国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标志着美国进入全面混业经营。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资金来源看,由于近年来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比重有所上升,这一变化为商业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和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其次,从竞争角度分析, 由于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使商业银行开拓新业务成为必要,而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这种要求成为可能;最后,商业银行经营观念的改变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不仅为商业银行全能化、综合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金融创新不断发展
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以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 从经济学意义上看,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建新的金融生产函数的过程。而在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中,金融工具创新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金融创新。 金融工具创新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汇率、利率风险,降低业务经营或本,拓展业务经营领域以及追求新的获利机会而推出的各种新的业务品种与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工具的大量创新又产生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清算与保管公司等大量新的金融机构,并相应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各种创新,促进金融创新的全方位发展。 金融创新将各国金融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为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商业银行可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避经营风险, 并利用衍生工具扩大业务领域,增加盈利。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 保持经营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银行业务经营科技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银行业的业务经营趋于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1)业务处理自动化
业务处理自动化表现在电子计算机充当经办员的角色,进入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资料管理、数据处理等,电子计算机还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延伸,强化了银行的服务功能,如ATM(自动取款机)可以提供24小时的服务,POS(销售终端机)实现了商店的无纸化清算。
(2)综合管理信息化
银行电子化不仅改变了银行管理的方式,也使管理的科学性得到加强。 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储存、计算、处理功能及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管理人员可以便捷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布、反馈、控制,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银行电子化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3)银行业务网络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银行业务快速向网上转移, 以满足从事网上商品买卖的企业和个人对资金收付的结算需要。 网上金融使企业和个人足不出户,就能比较各家银行的服务范围、服务成本及便捷程度,从而便于选择银行,如目前我国很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服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网上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