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图的历史发展与传奇故事

2020-01-2510:52:24K线图的历史发展与传奇故事已关闭评论

如果这是一个故事,那这一定是一个励志故事,也是一个传奇故事。

时间回溯到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大米期货合约开始活跃,本间家族最年轻的儿子在烛光下绘制着神秘的图形,似乎这些长长短短、形态如同两端有蕊芯的蜡烛一般的图形里蕴藏着明天大米行情涨跌的信息。最终,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大米库券的价格已经见底,明天就可以大笔买进!

这个年轻人叫本间宗久,23岁时过继给酒田的豪农本间家作为养子,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获得了家族的认可,在父亲过世后越过长子执掌家族的经营大权,现在,他要把家族的事业推向更高的一步。

最终,本间宗久靠着这些神秘图形,首先在大阪的堂岛米市中获取暴利,又在江户的藏前米市百战百胜,征服了当时日本的两大米市。据说他曾经有连续100笔赢利交易的惊人记录,被人称为“相场之神”。他的巨大成功开启了家族富可敌国的大门,使本间家成为日本最大的地主。以至于当时的日本流行这样一句谚语:“这辈子一定能挣上领主的宝座,却休想像本间宗久家一样有钱。”

本间宗久赖以成功的独门秘籍后来在《宗久翁秘录》、《酒田战术详解》、《本间宗久相场三昧传》等书中公开,不管这些书是他本人所写,还是后人集结托名的所著,有一点却是无疑的,本间宗久用以克敌制胜的神秘图形便是蜡烛图,是一种在日本称为“郢线”的价格标注方式。

时间推移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迈向巅峰,趾高气扬的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大肆购买资产,在1989年达到顶峰时买下了美国10%的不动产。也是这一年,史蒂夫・尼森(Steve Nison),一位美国的证券分析师,在美国发表了一篇介绍蜡烛图的文章,引起一股学习蜡烛图的热潮。他根据“郢(kei)线”首字母的发音,将这一技术分析方法直译为K线,从此K线理论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史蒂夫则通过一系列的著述,成为第一位将K线技术系统地引入西方的技术分析专家。他在《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一书中写道:“为什么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西方世界竟然对这门技术几乎毫无了解呢?是因为日本人将它看做镇山法宝而严守秘密呢,还是美国社会耳目闭塞得不到应有的信息呢?……很可能我们的日本同行通晓所有的西方技术分析方法,但反过来,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现在,也该轮到我们‘拿来’他们的知识,从中汲取养分了。”美国人认识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不久,日本金融萧条,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低迷。

也许,故事仅仅是故事,本间宗久纵横米市与美国战胜日本都和K线没有本质上的联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知道一样东西的人比不知道的人多的是信息优势,同样都知道的情况下,精通的人比不精通的人多的是技术优势,在证券交易这种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已容不得我们放弃任何优势。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