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银行体系发展历史

2020-02-1317:33:10中国的银行体系发展历史已关闭评论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并首次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在中国近代史之前,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类似现代银行的钱庄、票号之类的机构早就存在了,著名的晋商很多就是以此发家的,近年来,他们的故事还拍成了不少电影电视剧。不过,这些商业形式和现代银行毕竟相去甚远,就不说它了。

清政府于1897年组建了中国通商银行,之后不久,清政府又组建了户部银行、交通银行,这些银行发行纸币,承担存贷业务,已经具备了现代银行的特征。

1912年,清政府灭亡之后,民国政府像世界其他现代国家一样,将中国银行(原清政府户部银行)确定为纸币发行机构。实际上直到1935年之前,中国的法定货币都是银元,纸币是作为银元的兑换凭证而存在的。手持银行发行的纸币,理论上可以在中国银行随时兑换成足额的银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中国民族资本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民间商业银行纷纷出现,盐业银行、农商银行,以及由大名鼎鼎的晋商出资成立的地方性山西裕华银行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民间商业银行也纷纷发行自己的钞票,当然,同中国银行的纸币一样,这些钞票也是与银元直接挂钩的。

1935年,南京政府站稳了脚跟。此时,南京国民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度,规定由中央、交通、中国3家银行发行法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银元流通,也不允许其他银行继续发行纸币。这样一来,民国政府将货币发行权和中国的经济命脉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此时要提醒大家注意,法币发行之初,民国政府规定以法币1元兑换银元1元。相信很多人都见过民国时期的银元,又大又厚,含银量高,十分沉重,也就是说1枚银元的购买力是很大的。同时,1945年,法币的发行总量只有4.5亿元,这个数字也刚巧和当时人口数量相当。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幸穿越回1935年,而刚好手里有法币一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拥有了全国4.5亿分之一的财富。如果你还是没概念,我们不妨做个对比,截至2011年年底,人民币的发行总量是90多万亿元,如果你拥有4.5亿分之一,那就是40多万元!

接下来,法币发行量一路飙升,到1945年,法币总量已经达到5569亿元,你的4.5亿分之一变成了5569亿分之一,贬值1000多倍。3年之后,发行量达到600万亿元,又贬值1000多倍。之后,民国政府又变法币为金圆券,不必细说,都是一路货色。可以说,除了民国政府手中的真金白银,全国人民已经一无所有了。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新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在全国解放前夕,解放区就成立了自己的银行,发行了自己的纸币。人民的银行当然叫作中国人民银行,人民的纸币当然叫作人民币。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商业银行没有存在的基础,金融机构也很简单,所以,全国只有一家银行,统存统贷,全都由人民银行自己搞定。

随着改革开放和金融机构的复杂化,人民银行显然无法承担如此繁重复杂的各项职能,商业银行业务、保险业务、部分外汇业务逐渐从中国人民银行剥离,陆续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接下来,就是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承担商业银行职能、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交通、中信、华夏等银行),民营资本银行成立(民生银行),专营银行投资业务的证券公司出现。

中国人民银行逐渐转型成为专门的中央银行,以其为核心的与西方相似的银行到现代中国被确立下来。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