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内容、影响意义

2020-02-1309:52:56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内容、影响意义已关闭评论

约翰·穆勒作为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在1848年发表他扬名于世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以下简称《原理》)。

该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19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圣经,曾长期被欧美各国大学用作经济学的基础教科书,并被公认为西方经济学发展进程中三次大综合中的首次综合。

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所谓“边际主义革命”对这本书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挑战,严重地动摇了它的权威地位。但到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之后,它的地位才完全为后者所代替。穆勒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所处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与那些公开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家不同的是,穆勒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和不公平,他没有忽视工人阶级的要求,也不反对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也认为,把穆勒和庸俗经济学的辩护者们摆在一起是不公平的。

穆勒经济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折中调和。他自认为《原理》只是论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经济理论的著作。在导言中,他说,他的目的只是在于写一本适应当时时代更广泛的知识和新进的思想的“现代《国富论》”。

对于李嘉图,穆勒认为他只是对其学说作一些补充或引申。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者不完全承认这个说法。他们认为,虽然《原理》的确叙述了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但恰恰是在结合现代广泛的知识和新近的思想对旧理论加以补充、引申时,穆勒提出了许多他自己的意见。然而,他们却也不能不承认穆勒的意见实际上是折中主义的综合物。《原理》混合了斯密和李嘉图古典的和以后种种反古典的经济思想。穆勒的《原理》在学术界无疑享有持久地位,能做到这一点的科学著作为数甚少。

对于穆勒经济理论公认的调和折中主义特征,追随者认为,这一特征标志着《原理》作为一部承前启后的著作,总结了从亚当·斯密起到19世纪中叶大半个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奠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批判者则认为,穆勒经济学的调和折中主义只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破产的宣告。穆勒的著作在李嘉图去世30年后才问世,并且该书在他本人去世之前再版了7次,在这期间,李嘉图所作的预见已被全盘否定,但穆勒并没有给这个理论注入他那个时代的新内容,他仍然停留在19世纪20年代所接受的基本理论上,仍然固守着自幼接受的该学说的原本框架。

也许只是为简便起见,一般人都称这本书为《政治经济学原理》,而略去实际上很重要的“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的副标题。

但恰恰是这个副标题意味着穆勒在写本书时力图把经济学从英国经济学家们的教条中拯救出来:在经济理论分析中,他注入大量的对人类福利的关注和容忍的精神,从而对他先前所信服的边沁的功利主义和以之为社会哲学基础的李嘉图经济学作了修正。这一新立场主要源于英法早期的社会主义者。

在今天,《政治经济学原理》不但是一本有历史意义的书,而且由于在一种思想体系传统的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它对于了解当代国外经济学界的发展还具有某种启迪作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