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泰祥:首屈一指的五星绸布

2019-12-1621:09:02乾泰祥:首屈一指的五星绸布已关闭评论

观前街前立门户

“吃在松鹤楼,穿在乾泰祥”,这句俗谚从何时起在苏州城流行起来,无从考证。 不过挺拔地矗立在观前街上的乾泰祥, 是苏州最大的绸布商店,也是苏州绸布行业中的百年老店,这一点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乾泰祥创始于清同治年间(1863),创始人不详,初为地处观前街中段的绸布商店,屈指算来至今已将近一百五十年了。

有关乾泰祥创办时的记载不多,光绪三十四年(1908),苏州商务总会绸缎业十四户会员登记名册中,对乾泰祥有着这样的描述:绸缎业,乾泰祥,店址观前街,业主华荣庭,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

由此可以推测,此时这家绸布商店已经有些名气了,而且小有规模。

清末民初,苏州绸缎业比较有名气的绸缎老店、大店多集中在东西中市,如老人和、同仁和、久章,介福等等。辛亥革命以后,新兴的百货业商界巨头都把目光聚焦在人口密集,消费能力较高的观前街。随着商户的不断涌入,观前街成了苏州的黄金商业地段,吸引了乾泰祥等一批商家花巨资入驻。

乾泰祥成立之初,规模也不是很大,真正成为苏州绸布业中的名店,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

1920年前后,很多商户都经营绵绸生意,竞争相当激烈。 乾泰祥绵绸店因经营管理不善,想了各种促销奇招,业绩依然不佳,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就想把绵绸店盘出去。

宝成记银楼店主周以谟听说这一消息后,觉得做绵绸生意的人很多,但没有真正做大,自己的资金非常宽裕,就找到乾泰祥的店主说明想法。

乾泰祥的店主见周以谟上门,喜出望外,两人一合计,这事很快就成了。

周以谟早年贫困潦倒,拿着手里仅有的几两银子倒买倒卖,几经倒腾便有了钱,最后开金铺发家致富。他掌管的宝成记银楼,位于护龙街(今人民路)祥符寺巷口,在清末是苏城有名的大金铺之一。 宝成记银楼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就是门前搭一座横跨护龙街的过街大棚,在当时绝无仅有,非常壮观。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周以谟接手乾泰祥后,才发现两者的经营有很多差别,于是在1922年高薪聘请了一个马经理料理乾泰祥的一切业务。

刚开始这马经理还信心十足,兢兢业业地管理业务,时间一长,觉得周以谟平常只忙着管理金铺,也顾及不到绵绸店, 自己无论怎么努力老板也看不到,就对业务慢慢懈怠了。 私底下,他还纳妾寻欢作乐,花天酒地,跟财务领取的日常开销越来越多。

这些情况被忠诚的员工反馈给了周以谟。 周以谟一听所聘的经理治店松懈,勃然大怒,连忙派人叫来马经理,解除了合约。 此后,周以谟觉得管理两店精力不足,便决意盘出乾泰祥。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