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落上海银楼业
全国各地,卖金银首饰最有名的一家叫“老凤祥”,那可是响当当的百年老字号。
说起“老凤祥” 的故事,还要追溯到19世纪的上海滩。
那时候的上海是商贾聚集之地,自然少不了达官贵人的。 正因如此,银楼业在大上海生根发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明朝末年,最有名气的银楼要数松江府的日丰金铺,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上海城内的杨庆和银楼挤掉了日丰金铺的头把交椅。
此后不久,很多商贾看到银楼业有利可图,开始将资金投入到这里面,大大促进了银楼业的发展。 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1),以上海金银首饰同业组织的始创为标志,银楼业出现一派繁华景象。
老凤祥正诞生在上海银楼业一派欣欣向荣的背景之下。
1848年,老凤祥的前身凤祥裕记银楼正式成立。 凤祥裕记成立的时候,原址不是今天上海老凤祥的本部所在地,受战争,灾难,改朝换代
等因素影响,银楼的名字和地址也是几经变更。 1848年,凤祥裕记银楼初创的时候,地处南市大东门(今方浜中路);清光绪十二年(1886),迁至南京路望平街,更号为“怡记”;此后相继更号为“植记”和“庆记”;
光绪三十四年,又迁址南京东路(南京东路432号),重新恢复“裕记”号。这一旧址一直延续至今。
老凤祥之所以历经百年不衰,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业内名家曾经如此评价老凤祥出品的物件: “其制作银器精雕细刻,高雅华丽,富有特色。”而老凤祥最拿得出手的,应该是银制礼品,以吉利口彩取悦顾客,如造房礼品大银盾上刻“金玉满堂”,送出生礼品麒麟上刻“麒麟送子”,婚礼匾牌、屏风上刻“百年好合”,祝寿礼品银质大寿桃上刻“寿比南山”等吉利口彩,备受顾客欢迎。
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哪个姑娘结婚能戴上老凤祥的首饰,哪个新生儿过百岁能戴上老凤祥的物件,依然是锦上添花、 发光体面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