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中华第一包

2019-12-1707:27:14狗不理:中华第一包已关闭评论

自杀未遂重开包子铺

“薄皮大馅的包子,一咬一兜油啊! ”这是人们对天津狗不理包子的评价。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著名小吃,它以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鲜香的口味吸引了大江南北慕名而来的食客。它有着“天津老字号”“中华第一包”“津门三绝之首”等美誉,名扬海内外。

狗不理包子的发源地是天津的侯家后。 侯家后是天津早期享誉盛名的繁华地区,明朝永乐年间,侯家后已经是比较繁华的商业街了,街上云集了各种做买卖的商贾。 辛亥革命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侯家后成为火爆的餐饮娱乐区,“狗不理”包子也正是从这个地方发迹的。

清朝咸丰年间,在武清县杨村的一户高姓人家里,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孩子大名叫高贵友,小名叫“狗子”。说起这个小名还是有讲究的,在旧中国医疗设备缺乏,卫生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人们大多相信迷信,所以在民间的习惯中,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孩子的父母大都会给孩子取一个粗贱的乳名, “狗娃” “粪蛋” 什么的,这样一来,妖魔鬼怪就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就能健康成长了。

高贵友也确实如其父母所期望的那样,健康地长大了,并在14岁的时候来到了天津老城厢的刘记蒸食铺当起了小伙计。 他人虽小,却心灵手巧,勤奋好学,将师傅做包子的手艺都学会了。 仅仅两三年之后,他就不甘寄人篱下,离开了刘记,用辛苦攒下的钱在侯家后一带搭了一个包子铺,自己做起了卖包子的小本生意,希望借着生意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让家人也跟着自己过上好生活。 可事与愿违,最初的生意并不好做,一来二去竟然赔了个底朝天。

高贵友是被命运逼急了,他想,一个大男人,做点生意还赔了,人家卖包子的都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偏偏就我赔了呢? 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一时想不开,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想再受苦了。 于是这天晚上,他垂头丧气地溜达着奔南运河的河边一路走下去,走到了一棵歪脖子的大柳树旁,他觉得此处能成为自己的葬身之地,这里比较荒凉,人烟稀少,适合自杀。 就当将随身携带的绳子套好,脖子刚要往绳套中伸的时候,身后一个人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三下,他转头一看,是一位慈眉善目、 鹤发童颜的白胡子老头。

这老头问: “小伙子,你这么年轻就要寻死,是为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呢?”高贵友说: “老人家,你是不知道啊,我卖包子都赔了,真是没法活了。 ”老头说: “你这是说的什么混账话,你有力气有手艺,怎么就会挣不到钱呢?你要好好活着。 你过来,我给你样东西做本钱。 ”说着,老人家就将一个包袱递给了高贵友,高贵友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乌黑油亮的玄狐皮,这东西可是皇帝专用的无价之宝。 高贵友说: “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可不能要。”老人家说: “我说给你,你就拿着! ”说完就走了。

后来,高贵友就用玄狐皮换了一笔钱,买下了一间门面,起名为“德聚号” ,还是做起卖包子的老本行,现做现蒸现卖,一直坚持下去。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