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标准化的商品买卖:期货合约

2019-12-2409:18:41未来标准化的商品买卖:期货合约已关闭评论

远期合约的优势是规避未来的风险,其实远期合约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远期合约往往是买卖双方商议好就可以达成的一种合约,而如果第三方甚至其他各方想要介入这份合约或者买卖双方想要将合约中的金融产品卖给其他人的话,则会比较麻烦。比如双方规定好要交的货是一等大豆1 000吨,但是第三方只想要200吨,或者第三方只想要二等大豆等,这样就不能转卖这个远期合约。为了避免这种麻烦,使交易更为顺畅地进行,人们又发明了标准化的远期合约,即期货合约。

期货是与现存货物相对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但是,这些要买卖的东西的单位、品质、样式等都是在合约中事先规定好的,比如一份黄金期货合约,要规定未来交货的时间(如2011年12月),然后规定黄金的品质(如24K纯金),还要规定每份合约中黄金的重量(如1 000克)。对于期货合约,人们只要关心多少钱一份,要买多少份就够了,其他问题都由期货交易所负责。所以,期货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反复转让、反复买卖的标准化合同。

期货的发展历史

期货合约是为了保障在未来原材料的买卖双方均不致损失而进行的一种金融创新。简要回顾一下期货发展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期货的真正作用。

最初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的,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1571年伦敦开设了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这就为远期交易提供了场所。

现代期货制度的形成还要更晚一些。19世纪初期,芝加哥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中心。而在那个时候,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交通不便、信息落后、仓库稀缺、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从而导致农产品供求失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48年一群商人创办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最初的目的是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信息。同时,该组织创造了称为“将运到”的合约。这种合约允许农民在谷物收割前先卖出。换句话说,农民可以在种植庄稼的同时签订合约,然后在收割后按签约时商量好的价格买卖谷物。这种交易可以让农民在芝加哥以外的地方储存粮食。合约的另一方则是创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商人们。

到了1865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制定了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共同法则》,并推出第一个标准化期货合约,事先对商品数量、质量、交货地点和时间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定。很快人们就发现在标准化之后,交易这些“将运到”合约比交易谷物本身要更为有用。于是,这些合约出现在二级市场,可以以某个价格把合约转让给其他买卖方。到了188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20世纪20年代时出现了结算所,提供对履约的担保,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同时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由此,现代期货市场终于成型。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1972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历史上第一个外汇期货,这标志着金融期货的诞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利率期货和股票期货也陆续出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期货就已成为全球期货市场中成交量最大的品种类别,近几年来,全球金融期货占据了全球期货交易量的90%以上。

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

期货市场的两类关键参与人就是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期货市场建立的目的是出于对保值的需要。所谓套期保值,就是以现在的价格卖出未来生产的产品,或是以现在的价格买入未来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套期保值者一般是产品的生产商或者是需要原料的加工商。他们进入期货市场购买或卖出期货合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未来的损失。举例来说,棉花生产商为了避免在棉花收获时因棉花丰收而引起的价格下跌中受到损失,在收获期前三个月就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或者做空该种类的期货。而到了棉花收获期,他们再买入期货合约,也就是进行平仓。由于期货合约越到履约期越接近现货价格,如果三个月后棉花价格下跌,那么棉花生产商便在期货市场盈利,从而弥补在现货市场的亏损;如果三个月后棉花价格上涨,那么棉花生产商便在现货市场盈利,从而弥补在期货市场的亏损,即将利润在三个月前就锁定。

而投机者在期货交易中则是扮演着“价格发现者”的角色。投机者进入期货市场购买或卖出期货合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利。因此,在期货市场中时刻关注价格的波动与走向,如果发现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偏离,那么就会毫不犹豫地利用价差进行套利交易。但是同时,他们的不断套利也使得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不会出现扭曲。

期货的保证金制度

期货采用保证金制度,即只需要付部分货款就可以订购全部的商品。举例来说,在期货市场可以买入明年3月到期的铜合约,每份为1吨,价格50 000元。现在,只需要支付10%的保证金(即5 000元)就可以买入该合约。如果铜的价格上涨10%,那么卖出合约就会获得55 000-50 000=5 000(元),原始的5 000元获利是100%,但是,如果铜的价格下跌10%,那么将会损失5 000元,也就是所有的初始投入都赔光。这种制度一方面方便了交易,而另一方面也放大了风险,期货交易中存在着“杠杆效应”,因此,期货市场更适合专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

中国的期货市场

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的期货市场制度,解决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1988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就此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和建设的序幕。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

1992年9月,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

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金融期货交易的新时代。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期货的交易对象。

现今,中国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大交易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宽,期货市场还将日益发展。

【小贴士】

期货合约是将要买卖的东西的单位、品质、样式等在合约中事先规定好,在规定的日期进行交割的一种远期合约。期货的出现有助于保障原材料供应商与需求商的利益不会因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受损。期货交易中使用保证金制度,属于杠杆交易,风险较大。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