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的避险策略:互换协议

2019-12-2409:17:52双赢的避险策略:互换协议已关闭评论

互换是一种双方商定在一段时间内彼此相互交换货币的金融交易。简单地说,就是经过彼此协商,甲可以用一种贷款换乙的另一种贷款,使得双方都能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一种协议。

举例来说,一家法国公司向一家美国公司贷出一笔为期5年的欧元贷款,利率10%,而美国公司反过来又向法国公司贷出一笔等值的同样为期5年的美元贷款,利率8%,通过这一方式,两家公司就交换了本金和利息支付,这就等于法国公司按固定汇率以一定量的欧元换取一定量的美元。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远期外汇交易,是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外汇风险而进行的货币交换。这种交换让国际贸易中的双方都用本国的货币进行结算,因此规避了有可能出现的由于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从互换协议的发展过程上看,在互换协议发展的初期,一些因素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例如互换中的信用风险难以把握,缺乏普遍接受的交易规则与合约文本等。而在1985年2月,以活跃在互换市场上的银行、证券公司为中心,众多的互换参与者组建了旨在促进互换业务标准化和业务推广活动的国际互换交易协会,并在《国际金融法规评论》上发表了该协会会员克里斯托弗·斯托克关于互换业务标准化的著名论文,拟定了标准文本《利率和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的宗旨就是统一交易用语,制定标准的合同格式,统一利息的计算方式。该协议要求交易双方在达成第一笔互换交易前(或交易后)签订这样一个“主协议”,同时可对各项条款进行讨论、修改和补充。这样在以后每一笔互换交易时,就省去了拟定、讨论文本的大量时间。在“主协议”项下,交易双方的每一笔互换交易仅需要一封信件或电传来确定每笔互换的交易日、生效日、到期日、利率、名义本金额、结算账户等即可成交。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多数银行、投资银行等均已成为该协会的成员,极大地推动了互换交易标准化的进程。该协议的实施,标志着金融互换结构进入标准化阶段,为金融互换交易的深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我国互换协议的发展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速。2006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试点交易。200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我国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该货币互换协议实施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而所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2 000亿元人民币兑换2 270亿元港币。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阿根廷也是首个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拉美国家。

【小贴士】

互换协议是一种双方商定在一段时间内彼此相互交换现金的金融交易。通过不同货币资产进行交换,国际贸易中的双方都使用本国的货币进行结算,因此规避了有可能出现的由于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