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市场定律:名词解释、举例说明、意义启示

2020-03-0412:08:42萨伊市场定律:名词解释、举例说明、意义启示已关闭评论

基础知识

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伊市场定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或“生产会自行创造销路”,这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该定律是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提出的。

举例说明

在一个大的百货公司里,经理问一名销售员:“你今天的销售额是多少?”

销售员回答:“10万美元。”

经理大吃一惊,问到:“什么?10 万美元……我没听错吧!你是怎么做到的?”

销售员回答:“是这样的,有一位先生来买东西,我先卖给他一个小号的鱼钩,然后是中号的鱼钩,最后是大号的鱼钩。接着,我卖给他小号的鱼线,中号的鱼线,最后是大号的鱼线。我问他上哪儿钓鱼,他说海边。我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一艘小汽艇。然后,他说他的汽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

于是,我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又卖给他一辆大一点的汽车。”

经理难以置信地问道:“顾客仅仅来买个鱼钩,你就能卖给他这么多东西?”

“不是的。”销售员回答道,“他是来给他妻子买创可贴的,他妻子的腿磕破了,需要创可贴。我就告诉他:“这个周末你不用陪妻子逛街了,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去钓鱼呢?”

从创可贴到汽车,每一个供给都会创造需求,也会创造销售的机会。

在萨伊看来,商品的买卖其实就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在此交换过程中,货币仅仅是在一瞬间被充当为媒介,卖主获得了货币,又会去购买商品。因此,卖主也成为了买主,供给者也就成为了需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为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需求,不管产量怎样增加,产品都不会过剩,最多会出现暂时的积压现象,而社会上商品的总供给必然等于其总需求。

萨伊认为,需求是由供给创造出来的,只要供给增长,需求便会自行扩张,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萨伊也称其为销售论。

学习启示

在萨伊看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会有销路,若发生滞销,原因就是缺少其他产品的生产。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可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因此,萨伊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产品是有关联的。既然产品是有关联的,生产就是有关联的,企业就是有关联的,因而人的经济活动也是有关联的。但我们看到,这种关联既有可能是互相促进的,也有可能是互相制约、排斥的。一种产品可以为其他产品开辟销路,以扩大消费者对它们的需求,反过来又让其他产品成为自己的促销力量。

这种互相促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导致更多的“购买手段”;二是一种产品其自身也许就是生产其他产品的构成因素。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将对产品的生产起促进作用,因为这种力量发自经济活动内部。所以,如果想让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就不可以人为地打断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的链条,不然肯定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即“破坏一种产品等于闭塞其他产品的销路”。

我们从萨伊的阐述可以看出,他对生产是赞美的,对产品的销售前景是乐观的。就像他所言:“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应该说,积极发展生产永远是必要的。因为他认定“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所以若没有“另一种货物”的生产,那么“一种货物”的销售就会产生困难,以至成为不可能的事。在产品相互关联的情况下的确是这样,尤其是这些货物互为市场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在此,萨伊对生产主动性的强调,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这种强调,在萨伊定律里的“自行创造”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是,生产是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被动性的,唯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才有出路。否则,产品的价值实现必然会困难重重,直至被社会拒绝。此时,一种产品不但无法为其他产品创造销路,也无法确保自己的销路。因此,生产固有它主动创造销路的一面,又有对社会现实需求的深深依赖。所以说,生产主动性的依据始终应该是来自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社会需求。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