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名词解释、举例说明、意义启示

2020-03-0411:14:03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名词解释、举例说明、意义启示已关闭评论

基础知识

CPI 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民生感受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话题,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就使物价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CPI 就是民生经济的一个基本术语。

举例说明

有这样一则冷笑话:“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 CPI。”如果CPI 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出台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受市场欢迎。例如,如果在过去的12个月,CPI上升2%,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赚取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8元的商品或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意味着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意味着经济中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CPI的计算,就是把鸡鸭鱼肉、文具铅笔等生活消费用品换算成一个某种程度上的平均数。CPI 就是日常生活中消费品的价格指数,通常买矿泉水、吃牛肉的平均价格就是CPI。简单来讲,如果CPI上升了3%,也就是说,在那个月,你的日常生活花费增加了3%。

学习启示

有个网友曾经很无奈地说:“我想买房,结果房价涨了;我想买车,结果油价涨了;我想吃肉,结果肉价涨了;没办法,那我吃方便面吧,结果方便面也涨价。”

在日常生活中,CPI离我们既近又远。

近的是,它关系到民生,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其波动既影响政府的决策,也影响着我们的支出和实际收入。我们时刻都会受CPI的影响,只不过不易察觉到。

远的是,它是一个经济学中的专业词汇,我们对它知之甚少,其构成及变动是否合理,为什么会对全球经济起到重要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

物价的涨跌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只有严重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当预期好时,人们沉浸在乐观的情绪中,经济一派繁荣。然而,这个时候问题有可能正在悄悄集结,最后量变引发质变,在触发因素的影响下问题爆发,人们的预期恶化,经济随即衰退。在这样的经济周期中,CPI记录着整个经济演变情况。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