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辉煌

2020-02-1313:27:28凯恩斯主义的辉煌已关闭评论

凯恩斯理论与政策主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真正从“异端者”转变为政府的正统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虽然掀起了一场经济思想的革命,但已经习惯于在古典经济学范式中思考的人们,刚开始不仅难以接受这些新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还竭力打击新事物。对于凯恩斯理论的激烈、尖锐争论,批评和攻击源源不断。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个参战国家都不得不进行广泛的战争动员和经济管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29年大危机、“20世纪30年代特种萧条”和严重失业等众多问题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解决。事实证明:政府管制和大量的财政支出能够解决原来最束手无策的失业问题。这不仅使凯恩斯本人欣喜若狂、信心大增,也使原来反对凯恩斯理论的人树立起了对这个理论的信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胜利在望,可是人们却普遍惧怕重新回到战前的萧条、失业状态。

经过审时度势,1944年5月,英国战时联合政府发表了一个提出战后就业具体计划的《就业政策白皮书》,这宣告了政府将贯彻国家干预政策,以求实现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凯恩斯对此欢欣鼓舞,他说,亚当·斯密的理论从讲坛到实际行动经过了几十年,而他的经济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从“异端者”到“政府经济学”宝座的旅程。凯恩斯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1945年9月8日,美国国会通过修正案,第一次由法律公开宣告:应付萧条和失业的不均衡预算并不违背正确的财政政策。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1946年就业法》,确定了联邦政府在扩大就业、稳定经济周期、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职责。在英美政策感召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旨在“充分就业”的官方文献。从此,开始了长达二三十年的“凯恩斯时代”,凯恩斯主义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达到其鼎峰。

凯恩斯主义对各国影响的形式和程度是不同的。

英国为凯恩斯主义的发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经济实力削弱,各附属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局势严峻。为了避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大危机重新爆发,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已有实力,英国战后奉行“充分就业”政策来“医治”自己的“病症”,以图稳定、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阻止英国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在凯恩斯主义的典型试验场———美国,先是“新政”从凯恩斯那里找到了国家干预的理论基础,接着,战后的二三十年间,“不论是共和党执政还是民主党执政都在不同程度上、不同形式上推行膨胀性的赤字财政政策”。就连当年的总统尼克松也说:“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在德国,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变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成为其战后复兴奇迹的理论基础。德国的经济学家对充分就业、经济周期等凯恩斯的理论观点早已熟知。

但是当时局势动荡,德国缺乏实施凯恩斯经济学说的政治和社会条件。于是,非常有德国自己特色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成为了官方经济学。虽然凯恩斯理论在德国没能占据主导地位,但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却处处渗透着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运行中,少量的活动让给市场和个别经济去决断,大量的活动则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财政政策去解决。除此之外,法国、日本及其他许多国家也都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