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及五矿商会消息,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已经于2005年12月30日对原产于中国汽车轮胎提起反倾销立案。 印度轮胎行业生产商协会是代表印度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的组织。 据资料:
截至本案,印度已累计对华发起8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调查84起。
2005年4月,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从2005年3月10日起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33%。 这一举动再次为我国敲响了轮胎出口遭遇反倾销的“警钟"。 反倾销行为极易引起仿效。
2005年8月20日,土耳其外贸署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反倾销案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出口的涉案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土耳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终裁决定从即日起,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按不同税号分别征收60%或87%的反倾销税。
2005年10月28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认为,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在南非国内市场上低价倾销,给南非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2005年12月23日,墨西哥调查机关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旅行小客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5年12月30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对原产于中国的卡车和客车斜纹轮胎提起反倾销调查。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轮胎行业应诉南非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成为中国轮胎企业首次在行业协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大规模集体抗辩。 北京小耘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毅作为代表律师表示,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在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像轮胎行业这样遭受过如此高频率的反倾销调查,因此本案是中国产品在出口中遇到反倾销损害最典型的案例。
我们要求政府出面同南非政府和相关企业交涉。”在过去5年里,中国轮胎企业已经经历了多次打击。 前几次遭遇反倾销,中国的轮胎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加上出口金额较小,影响不大,基本上没有进行任何抗辩,因此,中国轮胎也基本上从委内瑞拉和秘鲁市场全部退出。
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发达国家橡胶加工企业向我国迅速转移。 目前,世界轮胎十强中已有8家“落户"中国,促使我国轮胎产量大幅增长。国内轮胎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轮胎企业纷纷加大了出口的力度。 但出口轮胎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出口轮胎中以低档次轮胎为主,出口价格低;出口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出口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的轮胎约占出口总量的70%,而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较小。 随着近年来我国轮胎出口逐年迅速增长,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也越来越多。虽然名义上提起反倾销的是南非、印度等国的轮胎生产商协会,但背后实际操纵该协会的则是世界轮胎巨头。 近几年来,这些垄断国际市场近60%份额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频频建厂,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挤占中国轮胎企业的国内市场,迫使中国企业只能加大开拓欧美、南美、亚洲和非洲的海外市场来弥补国内的损失。
但就在中国企业刚刚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这些世界轮胎巨头又意识到中国轮胎有可能威胁到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于是通过上述多起反倾销案件来挤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我国轮胎生产企业,为避免重蹈屡遭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之覆辙,要从政策和技术两个层面积极筹划反倾销的应对措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轮胎生产、出口的宏观调控力度,力促轮胎出口由数量型向技术型、 效益型转变。
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管理协调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对国外出现的反倾销调查,应及早组织企业应诉,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出口轮胎企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技改力度,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开展体系认证和国外产品认证出口;重点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到国外投资和合作建厂,防范国外反倾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