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20余年的贸易顺差,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把商品卖给外国人,赚到了很多外汇。然则,贸易顺差越多越好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普通人看来当然是肯定的。但为什么每当央行的官员们提及“双顺差”这个词语时,总会和“国际收支失衡”联系在一起呢?以下我们将做具体分析。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要进行货币收付,因此,过去常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支总和,称之为国际收支。在国际收支中通常是使用外汇,所以,国际收支实际上是指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它只反映一定时期内具有外汇收支的交易,而不包括那些没有外汇收支的交易,如易货贸易和无偿援助等。随着国际交往在规模和范围上的扩展,上述国际收支的含义已不能完全反映国际间交易的全貌,也不能满足分析的需要,因而许多国家转而采用拓宽了内涵的广义国际收支概念。
广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经济交易和往来的全部记录,而不问其是否具有外汇收支。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采用这一广义概念,它的定义是:“国际收支是特定时期内的一种统计报表,它反映:(1)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收益等交易行为;(2)该国所持有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与他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3)凡不需偿还的单方转移项目和相应的科目,由于会计上必须用来平衡的尚未抵消的交易。”现在一般都采用这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地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这种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如果我们把国际收支平衡表比作一个家庭的话,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内容。如果一个家庭在商品和服务上的开销比它所得还要多的话,那么这个家庭的经常收支就是赤字。为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家庭有两种选择:一是借钱为赤字融资;二是出售家庭的一些金融资产,比如股票或债券。当美国经济在赤字上运行的时候就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美国居民购买的外国商品和服务比外国投资者购买的美国产品和服务要多,结果进口超过了出口。在这种情形下,美国有两种选择:一是向国外借钱;二是将国内的权益等金融资产或房地产卖给国外实体。这样,美国就会有大量的资本流入为经常账户融资。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美国经济都处在经常项目赤字之中,美国政府通过向海外借钱和出售国库券、股票以及房地产等为贸易赤字融资。
国际收支失衡是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通常的做法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的国际经济交易,按照交易主体和交易目的的不同划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按交易主体和交易动机来识别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框架,它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性困难。实践中,对于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观察,通常是在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对比的基本框架下,具体对国际收支的几个主要差额进行比较分析。
我国从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的顺差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了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同时,长期保持国际收支顺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弊端也显现了出来。
国际收支记录一国国际投资和贸易(进口—出口)往来,尽管看上去很复杂,但实际上它和一个家庭记录支出和收入的方式差不多,例如,一个家庭的赤字意味着家庭成员的消费多于所得。美国国际收支中的贸易赤字意味着他们花了太多的钱购买进口品,而从外国购买他们产品中得到的收入却很少。
当然对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来说,所有的交易都是在两国居民之间展开的,记录交易的账户叫作国际收支平衡表。这些账户按照复式记账法来记账,因此借贷双方必须彼此抵消。这就是说,总的来看,借贷双方相等,账户处在平衡之中。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就需要误差和遗漏项来平衡国际流动。
美国的商品贸易赤字很大,这是外国货物进口超过本国货物出口所致。美国消费者喜欢外国产品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因为德国汽车的外观漂亮或质量较高,中国纺织品或东南亚电器比较便宜等。美国最近些年以来的经常账户赤字越来越大,而且还在增加。2005年经常账户赤字为7920亿美元。和一个家庭类似,美国贸易收支赤字说明美国购买国外产品超过了国外购买美国的产品。
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有:周期性失衡、结构性失衡、收入性失衡及货币性失衡。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会耗费大量的国际储备,导致国内通货紧缩和生产下降;会削弱该国货币和国家信用的国际地位;如果逆差主要是由资本流出引起的,则会造成本国的资金短缺,利率上升,从而使该国消费和生产下降;如果逆差主要是由进口大于出口引起的,则会导致本国开工不足,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若不及时调整,会直接影响对外扩大交往的能力和信誉,也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如果出现国际收支大量逆差,由于外汇供应短缺,外币汇率上涨,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短期资本就要大量外流,从而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状况,妨碍本国经济的发展。如果出现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由于外汇供过于求,外币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其结果可能会抑制出口,并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失衡,通常都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