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从让渡价值上来讲,顾客的满意度能否最高,取决于是否实现了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有两个方法:一是增大顾客价值,二是减少顾客成本。应采取有效的方法,促使“相对顾客价值”增加和“相对顾客成本”减少,更主要的是通过诸如提高服务水平等“软性”延伸价值的付出来实现。
例子案例举例
下班前,刘海被上司叫住了,因为他租的房子离北京某三甲医院很近,上司委托他替自己挂个明天上午的号。挂号?行啊,很少进医院的刘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谁知第二天,当他提前一小时到挂号处时,却傻眼了:挂号处的队伍都排到大厅外面来了。怎么这么多人看病?他赶紧先打电话向公司请假,然后忍不住问了站在自己前面的人。
“这不算多的,你是没见过,在某某医院还有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队的呢。尤其是外地来京看病的,哪个不是冲着医院的名气和专家来的?越有名的专家号越不好挂,有些人宁肯在医院的走廊里睡几天,也要排上个专家号。否则啊,只能花高价从号贩子手里买了。”
“噢,这样啊。”刘海似懂非懂地听着,还是感觉哪不对劲儿。这越有名的医院医疗设备、技术水平越好,这他明白;医疗设备、技术水平越好也越容易吸引人才,这他也明白;专家型人才越多消费者越愿意来,他也明白。他就是不明白,难道每天都有这么多人需要到三甲医院来找专家看病吗?
从全国来看,三甲医院数量有限,专家的数量更有限,人们相信的专家所在的三甲医院往往又集中在大城市,所以就造成了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病难、看病贵”。其实,除专家外,人们在涌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时,关注的事项也在不断增加。比如,是否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让人满意等。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们之所以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
所谓的“让渡价值”就是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顾客总价值包括顾客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全部利益,这些利益可能是来自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或形象价值等;而顾客总成本则主要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以及购买者预期的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等。
“让渡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额外价值。例如,某人花100元买了一个MP3,不久后发现这个MP3不仅能够听歌还能够作为录音笔使用,“录音笔”功能就成为厂家给消费者提供的让渡价值。而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
那么,如何让顾客在消费时获得最大的“让渡价值”,就成为各企业或组织需要思考和实现的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让自己的产品被大多数顾客所接受,就必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纵深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推动了人们对精神丰富的超速追求,因此对企业在产品设计、销售等方面作出了极大的挑战。就某一种产品来说,人们在购买这一产品的实际效用过程中,也希望能够获得“微笑服务”、“送货上门”、“免费退换”等让渡价值。
就医院来说,病人之所以非常喜欢去大医院看病,是因为大医院有世界上先进的医疗器械和著名、权威的医生,人们在花同样多的钱的情况下,当然是希望能够让医术更加高明的医生为自己诊病。而与小医院相比,消费者在付出货币、时间、精力等总成本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当然是希望能够获得更优的产品价值(医生的病情诊断)、服务价值(医院的服务质量)、人员价值(高素质的“知名”医生)、形象价值(“著名医院”等评价)等。
“顾客让渡价值”概念的提出不仅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全面的分析思路,也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医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在“让渡价值”概念的提示下,在加强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也注重医院的人性化服务,让来医院看病的人得到更多的温情,排解生病带来的郁闷情绪。
另外,医院应当对就诊难等问题给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在病患花费的货币资本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其可能消耗的时间、精力等成本,以此来提高顾客的让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