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是由选择带来的,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且一种资源往往具有多种用途,选择了一种用途,必然要丧失另一种用途的机会,后者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前者的机会成本。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我们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例子案例举例
严立东是广州一家大型外企的招商人员,他工作非常认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有一次,老板把公司一个很重要的招商项目交给他做,严立东深感责任重大,于是认真做了大量的事前工作和市场摸底,力争没有失误。
经过三轮竞标,本着负责的态度,严立东选择了出价最高的A公司与其合作,他仔细算了下,这个合作项目一年可以净赚160万元。待一切工作都落定后,他满怀期待地去找老板汇报,没想到老板静静听完他的报告后,反而批评了他。原来,洽谈中还有一家B公司出价虽然不如A公司,双方合作后的盈利也不如A公司,但如果与B公司合作,以后的经营中B公司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给本公司带来很多无形的价值,总体算下来,双方合作后公司从中得到的好处远比A公司的160万元还多。
故事中,严立东虽然为公司赢得了160万元的利润,确实为公司赚了钱,却在无形中放弃了隐性的远大于数百万的潜在利润,所以总体来看,公司实际上是损失了,无怪乎老板不满意。在经济学中,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考虑“机会成本”的行为。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人们为了获得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可获得资源得到的最大利益,是一种既虚又实的成本。例如,故事中,选择了和A公司签约,那么和B公司签约可获得的超过160万元就是其机会成本;如果和B公司签约,和A公司签约可得的160万元就是其机会成本。一般来说,选择机会成本越小的方案,能够获得的利益就越大;选择机会成本越大的方案,潜在的损失就越大。
其实,工作中,只要面临选择就存在着机会成本的问题。如,面对竞争对手,你是选择与其合作让双方获利,还是与其竞争到底拼个鱼死网破?面对狭小的市场,你是选择降低价格薄利多销,还是提高售价卖出一个就稳赚一笔?⋯⋯这些都是工作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机会成本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明晰衡量的,如你到A公司上班,每年可获得固定的30万元收入及5000元的旅游资金;你到B公司上班,每年可获得固定的28万元收入,没有旅游资金。显然从货币的绝对值来说,选择A公司放弃B公司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相比较来说,机会成本要小一些。可是有时候机会成本也有一些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隐性收益。还拿上例说明,如果B公司提供每年一次的出国培训机会和不定期的岗位轮换机会,那么选择A公司放弃B公司就成为一个错误的选择,显然后者提供的培训和轮岗机会所给职场人带来的收益是没法用货币的绝对值估算的,这时候,选择B公司放弃A公司就成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再比如,在公司内部,一项工作要两人协同完成,你可以选择A或B中的一个作为合作伙伴,他们两人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办事风格,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会成本。放弃哪一个的机会成本更小一些呢?这就需要你对所能选择的合作伙伴的性格和禀性做事先了解。
可见,职场中到处都有选择,每次选择我们都必须放弃一些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选择就越困难,就越容易陷入犹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