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必然结果。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在要素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的互补和相互强化,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区域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从全局来看,“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尤其具有紧迫性。东部与中西部在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方面呈双向梯度趋势,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较弱,大多数地区处于中间技术地带,有的甚至处在传统技术地带;而沿海地区则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力量,但资源不足。”这种异质区域之间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能通过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把沿海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内地资源、能源、劳力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共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我国区域合作的重点应在以下方面:
1.加快技术转移和扩散
鼓励优势企业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推广先进、成熟技术以及综合性节能降耗技术,扶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术转移项目;鼓励优势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但是要禁止把东部地区淘汰的生产设备、落后的工艺技术、污染严重的项目转移到中西部。
2.促进区域市场建设和开拓
鼓励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在流通领域联合发展跨区域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和直达供货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联合兴办商品、劳务、科技、信息、资本等要素市场,举办展销活动和经贸洽谈会等。
3.推动企业跨地区投资和开展资产重组
鼓励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龙头,通过跨地区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租赁、托管、承包经营等方式,与其他企业组成或紧或松的联合体,实现优势企业快速扩张,促进地区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农业的联合协作,跨地区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协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利用沿海地区出海条件好和西部地区沿边口岸接近国际市场的优势,引导内陆地区到沿海和沿边地区联办工贸结合的出口窗口企业,加快外引内联步伐,推动内陆地区出口加工基地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增强吸引外资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
5.加大人才和劳务合作交流力度
鼓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务,提倡采取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委托代培等方式,鼓励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培养人才,鼓励地区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