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0-02-1021:02: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已关闭评论

1.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制造业比重相对下降,服务业地位提升,在各国GDP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在世界GDP中,服务业的产值占73%,制造业占22%,而农业仅占5%左右;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61%提高到2009年的73%,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人数的比重在55%~75%之间。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1997年为72.6%,2003年达到75.9%。第三产业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快,1993年—1997年的5年间信息产业为美国直接增加1 580万个就业岗位,产值占美国GDP的28%以上,美国经济增长的25%来源于信息产业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占GDP和就业中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41%提高到2008年的61%,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总数的43%~69%。在国民经济日益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国家间相互提供的服务贸易量也就大大增加了。

2.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交通、通信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信息、咨询和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各类专业服务领域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使原来不可能发生贸易的许多服务领域实现了跨国贸易,如原来不可贸易的知识、教育服务现在可以存储在光盘中,以服务产品的形式交易,或者通过卫星电视、因特网直接发送。这与国际间的技术、产品和产业梯度扩散紧密相关。新技术不仅为附加服务提供了贸易机会,而且使高新技术服务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资本、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促进了与其相关或为其服务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而言:(1)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扩张过程中所创造的大量追随性服务,如设立为本公司服务的专业性公司,这些服务子公司除满足本公司需求之外,也向东道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从而促进了东道国服务市场发展;(2)跨国公司在国际服务市场上提供的银行、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也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在东道国市场上获得渗透和发展;(3)制造业跨国公司对海外的直接投资产生了“企业移民”,这种企业移民属于服务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随着设备技术的转移,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产生流动,因而带动了服务的出口。

4.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低层次需求是与物质产品有关的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满足之后,人们开始产生其他和服务有关的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其次,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加深。服务行业基本属于绿色行业,污染小、能源消耗少,各国政府普遍把服务行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再次,服务行业可解决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传统服务行业如餐饮业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新型服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就业渠道;服务业也是许多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如美国在货物贸易领域的巨额贸易逆差是通过电信、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贸易顺差来弥补的。

5.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际服务贸易是伴随商品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中金融、保险业和运输业表现最为突出。例如,2003年,以海运业为主,包括铁路运输业、公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等在内,各国国际运输业的年收入已超过3 500亿美元,约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1/4。

6.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普遍采取了开放型经济政策,积极地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与此同时,为增加外汇收入、实现本国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随着外贸政策不断趋向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其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除积极参与国际运输、劳务输出外,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千方百计吸引外国游客,并且积极扩大其他服务出口,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