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截至1994年年底,在世贸组织登记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有109个,其中近1/3是在1990年后建立的。世贸组织的120多个成员几乎都同一体化组织有关。同时,以前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欧盟
欧盟由欧共体演化而成,其成员基本上由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国家组成。
(一)欧共体
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的基础文件《罗马条约》规定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在修改《罗马条约》的《欧洲单一文件》中强调:欧共体及欧洲合作旨在共同切实促进欧洲团结的发展,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是对抗欧共体的产物。1959年7月,英国联合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和奥地利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计划草案》,同年11月签订《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1960年3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正式成立。30多年来,联盟成员几经变化。英国、丹麦、葡萄牙先后退出,冰岛、芬兰、列支敦士登相继加入。联盟的成立是为了在内部实现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的贸易;保证成员间的贸易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发展和扩大世界贸易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联盟的总部设在日内瓦,主要机构有理事会、常设秘书处和关税委员会等。
(三)欧共体组织的扩大与欧盟
欧共体成立后,规模不断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正式加入欧共体;1981年1月,希腊加入;1986年1月,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式加入,从而扩展到12国。1990年10月两德统一,原民主德国也就成为欧共体成员。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变为欧盟。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欧盟,从而使欧盟成为拥有15个国家,3.7亿人口,占全球贸易量43%的世界上范围最广、层次最高、进程最快、成绩最大的一体化组织。东欧剧变后,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呈现美国一方独霸的局面。世界各国都希望能够建立多极化的政治经济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在经济领域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实体。
1999年,欧元投入使用,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了金融领域能够与美元相提并论的一种货币,欧洲经济一体化日趋成熟。作为欧洲一部分的东欧诸国希望通过加入欧盟达到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而欧盟成员国则希望进一步扩大欧盟的规模,使之真正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经济组织。欧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壮大使其在人口、经济实力等各个方面均达到与美国持衡的状态。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入盟协议。
2004年5月1日,这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欧盟成员国的总面积达到397.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3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从现在的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从而形成一个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统一大市场。自2009年12月1日开始,世贸组织正式开始使用“欧盟”这一名称。此前由于法律方面的原因,世贸组织一直使用“欧共体”的名称。不过,在世贸组织的一些早期文件中,“欧共体”这一名称将继续存在。作为独立关税区,欧盟自1995年1月1日开始就是世贸组织成员,欧盟的27个成员国作为个体也都是世贸组织成员,等于它们在世贸组织中共占28个席位。
(四)欧共体(欧盟)的内涵发展
1964年,欧共体建成共同农业市场,在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制度;对部分农产品进口征收差价税并对出口进行补贴;设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等。1968年7月欧共体提前结成关税同盟,在组织内分阶段不断减少关税直至取消内部关税,同时对非成员国的工农业产品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1972年7月至1973年10月,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及其联系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决定逐步削减直至完全取消相互间工业贸易的关税与数量限制,形成一个包括西欧17国的自由贸易区。1991年10月22日,欧共体12国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7国达成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计划从1993年1月起实行相互间的自由流通。
1979年3月,这些成员国成立欧洲货币体系,其内容为:设立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UC);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向成员提供中短期贷款,以干预市场,调节国际收支。1986年这些成员国签署了《欧洲一体化文件》,文件于1987年8月生效,提出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在内部实行“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统一内部大市场。1993年1月1日起,内部市场开始运作,它标志着一体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1991年12月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政治、经济、货币联盟。
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成为欧盟。根据这一条约,欧共体各成员逐渐消除国家的界限,在财政、货币、金融、贸易等领域协调一致,其重要性在于将改变欧洲的性质,将其转化为一个萌芽状态的联邦。1994年1月1日,《欧洲经济条约》生效,世界最大的市场—欧洲经济区成立。它由欧共体12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澳地利、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五国组成,这也是最大的自由贸易区。1995年以来,欧共体(欧盟)在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都继续扩大和发展,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