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时期的政府干预行为对股市、房地产的影响

2020-02-1019:42:30通货紧缩时期的政府干预行为对股市、房地产的影响已关闭评论

2008年下半年,韩国几家经济报曾刊载过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新闻。媒体在新闻中引用了沃伦·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中的一句话:“买美国股票吧。我也在买。”并像沃伦·巴菲特那样告诉人们:“现在的股票价格已经到达最低点,以投资的长远目光来看,正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媒体的这种宣传误导了很多散户投资者买进股票。

事实上,媒体只是想让我们产生错觉而已。因为沃伦·巴菲特通过《纽约时报》力劝人们购买的是美国的股票,而不是韩国的股票。可是韩国新闻却报道巴菲特劝买的是全世界的股票,结果使众多散户投资者陷入了混乱之中。

通货紧缩时期由于信贷紧缩,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开始下跌。这一时期,各国中央银行会通过下调基准利率以期能增加市场流动性。各商业银行因为可以低利率融资,所以极力把筹得的资金贷给个人或家庭。它们努力通过这种方式遏制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但是,中央银行下调基准利率后,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并不会上升。中央银行持续下调基准利率反而成为经济衰退恶化的信号。

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真正的上升发生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后。换句话说,在市场对新产业增加投资的时期,信贷扩张迅速形成,由于中央银行资金不足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就形成了较高的市场利率,所以价格上升就是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时开始的。在这之前的时期就只能是市场在政府操控价格和干预的过程中不断寻找真正价格的漫长又令人烦躁的阶段而已。这个时期的投资就好比是“拉斯韦加斯的赌场”。一直不断变更的规定和市场干预使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变得乱糟糟。

我们通过网络等渠道可以了解道·琼斯、韩国股指指数的价格走向和波动幅度的实时信息。证券监督机构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应对那些欲操纵股票价格的“投机势力”,努力提高市场透明度。可是,这项措施也只能遏制上升时期发生较剧烈的涨跌,尽可能地保护那些后进入的散户投资者在随后的暴跌时不会蒙受较大的损失。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股市至今仍流传着被称做“传说中的投资者”的故事。杰西·利佛摩尔、理查德·威科夫和吉姆·罗杰斯等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最高投资原则就是“损失最小化”。这些我们熟知的传说中的投资大师们不是以赚多少钱为目标,而是在股市投资中坚持“损失最小化”的原则。证券监督机构对于股票下跌期出现的价格操纵行为没有开展任何调查。如果大家能够看透这一政策上的漏洞,就已经接近明智的投资者了。

事实上,政府在股票下跌期为对抗下跌趋势,常常会动员一些机构投资者参与救市。在20世纪80〜90年代的股价暴跌期,韩国政府动员了证券市场基金和信托投资公司遏制股票价格下跌。而在2008年下半年则利用养老保险以及韩国股指市价总额列于前位的股票支撑价格的作用来抵抗股价下跌。这些都是政府干涉股票市场的典型例证。事实上,我们可称其为“政府与股价的战争”。

同时,政府还会使用另一个方法遏制股价下跌,即暂时禁止卖空和“裸卖空”。卖空本是非法的,一直都存在着管理不善的问题,即使到现在才作出这样一种处理,却也是常常不作调查就全面禁止了所有的空头交易。所以很不幸,好不容易作出的空头补进却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投机者会撤离股票市场。这样的股市无人进入,价格自然就会下跌。

政府和中央银行经常贴着“最后”这个标签,如最后的贷款者、最后的投资者、最后的消费者等。希望大家能意识到,政府和中央银行开始买入时就是最后阶段了。

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方法与股票有所不同,也不存在实质性的监管机构。一些相关机构的监督只能在房地产价格上升时期起到微小的作用,而在下跌时期则起不了任何作用。

媒体和各房地产信息网站不仅在房地产价格上涨期,而且在由通货紧缩带来的下跌期,同样都会试图操纵价格。对于大幅下跌的住房价格,它们常会辩解那只是一两宗急于出售的交易,并不是实际价格。而媒体对于没有交易量而叫价却不断上涨的现象抛出了“住房价格见底了吗?”这样的新闻,使出浑身解数诱导投资者参与市场。与股市行情不同,所有区域的房产买卖当事人不予公开交易信息的话,就不可能确定全国房产交易的实际价格,利用这一弱点则是那些房地产投机商抬高价格的典型手段。

进入2008年,贷款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开始下降。面对日益增加的债务负担,信誉优良的债务人撤出市场,而银行出于对不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忧虑而开始回收债务,货币就紧跟着升值,资产价值下跌。就这样,随着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进行,而房地产价格也处于循环周期的趋势线上。

在全世界经济泡沫破裂和信贷紧缩的状况下,媒体和房地产的利益相关者依然还在诱惑着我们。它们向我们招手示意称:“价格已经下跌至低点,现在正是投资买进的好时机。”政府也在下调利率,欲把大众的资产“由储蓄拉向消费”,甚至为了促进物价上升鼓动大家快点儿消费。然而,光是偿还债务已经使财务看起来很紧张了,而且由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停滞,就业也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消费并没有增加。人们想尽办法偿还债务,尽可能地不再欠下新的债务。银行也不相信贷款人的信誉,不愿意再贷出资金。不知不觉间,债务紧缩已来到我们的面前。

在通货紧缩时期,如泡沫般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也开始试图寻找一个合适的价格水平。任何领域都不会一直下跌至底。这不是媒体、政府能够操控的,只有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唯有当价格下跌到一个市场认可的、合适的水平时,价格才会停止下跌。日本经历了通货紧缩,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内,住房价格一直在下跌。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在这“失去的20年”里,虽然持续实施了通货再膨胀政策,试图诱使通货膨胀发生,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我们不应该忘记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教训。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