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该如何应对通货紧缩:主要解决方法

2020-02-1019:39:17政府应该如何应对通货紧缩:主要解决方法已关闭评论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购买力上升,物价下跌,造成通货紧缩。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正代表着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吗?这是好事啊。其实不然。这就是通货紧缩,整体物价水平下降,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短期和长期之分。适度的短期通货紧缩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因为,通货紧缩将促使长期利率下降,有利于企业投资改善设备,提高生产率。在适度通货紧缩状态下,经济扩张的时间可以延长而不会威胁经济的稳定。而且,如果通货紧缩是与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相联系的,则物价水平的下降与经济增长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因为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生产投资减少会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同时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

通货紧缩时期,还债变得更艰难了。就算利率降低了,以货币的购买计算的话,实际利率却大大增加了。假设一个自主经营的小裁缝店在1年前从银行借了100元,那时候一件上衣的价格是100元。到了通货紧缩时期,货币的价值大幅上升,而价格却大幅下降。假设1年后,一件上衣的价格变成了50元,这位裁缝店在1年前制作1件上衣就可以还掉的贷款,在1年后却要制作2件上衣才能还清债务。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还债,必须要付出双倍的劳动。假设这个裁缝店店主努力工作,还1/2的债务,即50元。那么,市面上的货币由于又少了50元,因此变得更加紧缩。换句话说,债务还得越多,偿还剩余的债务就会变得越艰难。

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危险的敌人,通货紧缩通常被认为是经济衰退的先兆,严重的通货紧缩将会造成经济的大萧条,使经济发展倒退几十年,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复苏。难怪日本经济学家把曾经发生在日本的一场通货紧缩称为“可怕的通货紧缩幽灵”。很多经济学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通货紧缩对经济所造成的损害要比通货膨胀大得多。”

2010年5月4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警告说,日本式的通缩已初露端倪。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指出,2010年下半年直到2012年底,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低于政府确定的2%的目标;同时,英国经济的衰退程度比以前估计的严重,而且即使经济开始复苏,步伐也将是缓慢的。

2010年6月英国通胀水平达到了1.8%,低于5月的2.2%,创下自2007年9月以来的最低纪录。英国央行同时预计,通货膨胀率还可能暂时跌破1%。这一报告也显示,英国经济正面临陷入通缩的风险。政府应对通货紧缩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1)宽松货币政策。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为阻止经济进一步下滑,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利率水平从1%下调到了零至0.25%这个范围。这一降息幅度大于很多分析人士预期的0.5个百分点,联邦基金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点。

(2)宽松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3)调整经济结构。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如发展新能源汽车等。

(4)增加人民信心。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5)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