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通货膨胀是个侵蚀财富的大问题,物价总水平的持续、全面的上涨,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大家所熟知的它的原因之一就是印的纸币太多了。使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体整个产出量的增长率,而让更多的货币在市场的供求中追逐和竞购较少的物品。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种观点认为,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资源价格上涨后生产率没有相应地提高,那么最终将导致产品价格提高。比方说,对一家汽车制造商来说,钢铁的成本便是钢铁制造商出售钢铁的价格,而当钢铁价格上升时,那么汽车生产的成本就会增加,由此带来整个价格水平的上升。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总需求过大而引起的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或是由于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现行价格条件下可能的供给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经济体内,货币供给与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总体上是一种平衡关系。当然,在这一框架内,如果某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其价格也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会被系统内的其他变化所抵消。总需求和总价格仍将保持不变。
高价背后总有钱多的影子。离开了钱多的推动,不可能有高物价。钱多为源,才生出高价之水;钱多为本,才长出通胀之木。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导致总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或者说商品和服务供给的紧缩,这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政府把价格上涨归咎于需求,实际上就等于把通货膨胀解释为经济增长。我们成了我们自身成功的受害者。真正意义的经济增长将导致消费价格下降,因为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性产出增加,也就是说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增加。这样,在货币供给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消费价格自然是下降的。
而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的客观原因来讲,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制造通货膨胀的幕后黑手。
经济学家莫瑞·罗斯巴德指出:通货膨胀惩罚节俭并鼓励举债,因为无论借多少钱,还款时的货币一定比当初借来时的购买力更低,因此,诱导大家先借钱后还款,而不是省下来钱借给别人。通货膨胀在创造“繁荣”的闪亮氛围中,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美国,奉献和创建更美好未来的观念已不再受人欢迎,取而代之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轻松易得的信贷和消费导向。这正是美国人甚至不惜举债消费的根本原因。
如果从全球的视野来看,美元的霸权地位实际上在满足本国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的同时,降低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具有霸权地位的货币,便为掌控它的主人掠夺世界人民的财富提供了便利。简言之,拥有霸权货币支配地位的国家,通过加印纸币就可以合法地换取其他国家人民辛苦创造的财富。
在严峻的次贷危机形势下,美国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下调利率。同时,美国还联合各国央行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美元急剧贬值,货币数量的快速增长为未来发生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过程中,美元持续、快速地贬值。美国施行的弱势美元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向世界各国输送流动性的后果,从而,在大范围内造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泛滥,导致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应对通胀的措施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美国通过不断发行货币换取其他国家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美元从本质上来讲,只是印上了美丽图案的纸,由于美国政府以信誉作为担保,赋予了它代表财富的功能。对于美国而言,它通过发行美元就可以“稀释”自己的债务,以纸张和印刷的低廉成本,换取世界的财富。
美元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计价单位、支付和储备手段,使得美国具有了天然的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的便利。
美元持续大幅贬值是引发全球通货膨胀的根源。在这一过程中,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美国早已经把污染严重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既摆脱了环境污染之苦,又避免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利润损耗。美国将通货膨胀的危机轻而易举地转嫁给了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