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节俭是很多人致富的常用方式。然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却表示节俭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毫无好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公众节约的方式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样一来社会的整体收入就会减少。为什么节俭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导致衰亡呢?
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有趣的原理——节俭悖论。
2005年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本·伯南克发表了“世界目前正在遭受储蓄过剩煎熬”的新理论。在解释美国经常项目赤字飙升现象的时候,伯克南认为是“全球储蓄过剩”造成了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他说:“美国的经常性项目逆差是世界其他国家过度节俭造成的恶果,跟美国民众积极消费没有关系。”
在谈及“全球储蓄过剩”以及房地产泡沫的关系时,伯南克明确指出,世界经济复苏之后,企业投资欲望仍然没有走出低迷期,大量的金融资产在全世界各地找寻可投资的项目,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股市崩盘使很多投资者感到恐慌,就这样,房地产成了最受欢迎的投资项目之一。资金流入美国市场之后,首先将股价抬得很高,这样不仅激励了消费者也激励了投资者。在股市资金过分充溢之后,很多资金又转而投向了债券市场,从而使得房价上升,消费变得更加积极和活跃。
总的来说,伯南克主席对节俭的看法和凯恩斯的“节俭悖论”观点是相通的。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中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群蜜蜂崇尚节俭,结果这个蜜蜂群体反而更加衰败;后来,这群蜜蜂大肆挥霍,反而使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挥霍使得整个社会繁荣,而节俭反而使得整个社会衰败,这就是节俭悖论。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说节俭是一种美德,是最常用的一种个人财富积累的方式。对于家庭而言,如果能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那么这个家庭一般都可以致富。但是,根据凯恩斯所提出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公众越节俭,越倾向于储蓄,那么产品需求就越少,社会总消费量就越低,这样就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由此可见,节俭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节约悖论”最早由凯恩斯提出,凯恩斯认为消费变动会使国民收入向同方向变动,储蓄变动会使国民收入向反方向变动,即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造成经济衰退的恶果,而减少储蓄会时国民收入增加,使经济更加繁荣,这种矛盾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节俭悖论。
储蓄和消费是人们的收入的两种主要去向,而消费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一个人消费得越多,那么他储蓄就会越少;消费得越少,储蓄就会越多。而人们的消费量决定了需求量,从而也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多少。因此,个人储蓄与国民收入成反比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反而增加。也就是说,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导致社会总收入的减少,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减少,导致社会经济萧条;反之,则能够促进社会繁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个人的节俭能够增加储蓄、积累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国民个人的节俭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是件坏事。节俭减少了市场上的商品需求量,这样厂家就不得不削减产量,解雇工人,而个人的收入也就相应地减少了,收入减少,储蓄也自然会减少。
可见,从长期来看,储蓄对于个人致富也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的。而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尚有潜在产出能力的时候,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社会经济才能走出萧条,才能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而个人也才具有更大的致富空间。
此外,凯恩斯还指出,需求增加所带来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一定大于原来需求的增加。也就是说,如果需求增加了1亿元,那么,由于各种商品之间所具有的互补性,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关性,它所带来的GDP的增幅一定大于1亿元。
比如,有人花1亿元购买了一栋豪华别墅,使得GDP增加了1亿元。与此同时,一方面,别墅需要装修,需要置办各种家居用品,还需要购买汽车,而购买汽车又需要消费汽油、办理保险等,这样又增加了支出;另一方面,用于买别墅的l亿元带动了建筑、装修等行业,使得这些行业工作人员的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他们的消费量自然就有所增加。再则,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还会带动起钢材、水泥、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这样在一轮一轮带动之下,由1亿元买别墅所带来的整个社会经济GDP的增加就远远超过了够买别墅的1亿元。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提高了,所有的个人——无论是股东、高层管理人士,还是管理和技术人员等这些中等收入者,还是靠劳力生活的低收入的工人都有所受益。如此一分析,就能理解怪不得有的富人总是强调自己为国家GDP增长作出的贡献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节俭有罪、消费有理,任何的定论都是有其前提的。时下,都市出现了一群有意思的群体——月光族,他们有着不菲的薪水,但是却几乎没有存款,他们把每个月的薪水都用于购买服饰、化妆品,去餐馆、酒吧消费,去旅游等。这种消费看似是一种时尚,实际上也很盲目,万一碰上需要用钱的急事时,没有存款的状态会使他们迅速陷入困境。况且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这样的困境更多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所以说适当的节俭是值得提倡的。
要解决“节俭悖论”,关键是要让那些闲置的储蓄资金流动起来,比如用来投资,以扩大和提高生产能力。总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明白,节俭与消费并不冲突,该节俭时一定不能盲目消费,该消费时也不可一味节俭。理性消费,合理储蓄,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经济启示录
曼昆认为过度储蓄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换言之,节俭导致衰落,消费促进发展,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节俭悖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因为从长远来说,消费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终增加我们的收入。当然,这也并不是鼓励月光族毫无顾忌地挥霍,消费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