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包工头,每次他视察工地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因为穿红衣服的人只有他一个,所以包工头印象特别深刻。一天,包工头想找个领头的,那个穿红衣服的工人最先跳入他的脑海,穿红衣服的这个工人自然而然晋升为领头。
车展也越来越有看头,名车与美女的组合,酝酿着多少男人的香车美女梦,于是懂行的去看车,不懂行的去看车模。结果车展越来越热闹,其中也不乏偶尔蹿红的车模。
美女虽然铺天盖地,但要成就其伟大必与政治相连。如今的世界政坛,美女政治家、美女助选团数不胜数,但凡和“美女”这两个字挂钩,必定能吸引大众的眼球。
现在,美女经济也是眼球经济之一,眼球经济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著名的跨领域经济学家、2011年阿玛蒂亚森经济学奖得主陈云博士说:“未来30年谁把握了注意力,谁就将掌控未来的财富。”
当你第一次看到芙蓉姐姐的时候也许会嗤之以鼻,觉得她真够神经质,但是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点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经济效益,结果催生了一位网络名人。于是她今天去这里做客了,明天参加那里的访谈了,后天又去当车模了……一名网络红人成了吸金大户。
然后是凤姐,她的择偶标准从北大清华升级为海归成功人士,又到林书豪都不达标,人们对她的注意力,甚至大大过了联想收购IBM的新闻。不管看客们笑也罢、骂也罢,凤姐还是出名了,还是出国了,这是许多普通人做不到的。
不管是网络红人,还是焦点事件,当有很多人关注的时候,当事人就可能会得到一笔意想不到的收益。在现代强大的媒体社会推动力之下,眼球经济比任何时候都要活跃,没有眼球经济,电视就没有收视率;没有眼球经济,杂志就没有发行量;没有眼球经济,网站就没有点击量……
人们上网、买报纸不是为了专门看广告,但广告在最显眼的位置,让你不看也得看上一眼。本来广告这东西就是薄利多收,你今天这里瞟上一眼,那里明天瞄到一下,于是就有印象了,下次需要这类产品时,你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它,这样广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抓住了眼球,就等于抓住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但吸引了眼球并不等于会带来利润,就好比一个美女,如果只是漂亮而没有内涵,那么就只能让男人停下而非留下。拿网站来说,如果用户对网站内容不满意,那么他半年内就不会再访问该网站。对于一个日访问量50万次的网站来说,如果没有回头客,那么只需要18天,它就会因为失去关注而关闭。所以,注意力带来的仅仅是机会,要想长久地维持下去,就必须有一定的实力。否则,注意力就会成为品牌的致命杀伤力。
从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来讲,成功的市场营销不仅需要注意力带来的知名度,更需要品牌美誉度、信誉度。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企业更需要强调美誉度,否则广告打到哪儿,臭名就传到哪儿。新浪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它推广了多少市场,每天页面更新了多少抓眼球的内容,而是他们真的有许多编辑,夜以继日地进行新闻编辑和更新。所以,它点击率高是有理由的,更多新闻用户养成了看新闻必到新浪的习惯。
注意力经济也带来了事件营销。所谓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出来的事件,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1915年,在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各国送展的产品琳琅满目,可中国送展的茅台酒,却被挤在一个角落。我国派出的参展人员当然心里不服,于是,他便提着一瓶茅台酒,走到展厅最热闹的地方,故意装作不小心的样子把茅台酒摔在地上。酒瓶落下,浓香四溢,招来了不少看客,人们很快就被茅台的奇香给吸引住了。从此,那些只喝香槟、白兰地的外国人,知道了中国茅台酒的魅力。这“不经意”的一摔,让茅台被评为世界名酒之一。
对企业来说,能够利用别人的好奇心就大可去利用,但千万不要太低俗,不要太恶搞,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营造眼球经济。而且,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获得短暂的注意力并不难,但如何让它保持下去,赢得广泛持久的注意力和美誉,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tips:在网络时代,注意力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注意力不仅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还可以使网络商获得巨大利益,注意力已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你每天关注微博,也许幕后就有一个商业性的经营者。所谓内行看门道,在营销者眼里,它可不仅是一个交流、休闲的工具,那些粉丝们,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消费者。如果微博营销用得好,将会给企业带来惊人的收益。网络时代,注意力就是利润,粉丝就是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