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前者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可见于医疗保险,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举例说明
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分析旧车市场的“柠檬”(指的是次货或者二手货)模型:
在旧车市场上,只有出售车的人了解车的真实状况,而买的人清楚的只是车的大概平均质量,因此买的人只乐意根据平均质量付钱。对于一辆旧车,在给定价格之后,那些最差的次品车的车主最急于把他们的车脱手;当买者将次品车买回家后,才会慢慢发现它的缺点。
一段时间之后,买家发觉车的质量不断下降,买主可以接受的二手车的平均价格也会随之下降,那些持有毛病最少的车的车主这时候会认为还是把车留着自己使用更加合算。这意味着,那些仍然留在市场上等待出售的旧车的平均质量又进一步下降了。
由此可见,伴随着价格的降低,存在着逆向选择:质量比平均水平高的卖家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较低的卖家才会进入到市场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把握信息较多的一方,比如旧车市场的卖家,利用买者信息的相对较少而隐匿了一些相关信息,这样做能够获取一些额外的收益,客观上造成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就存在一些与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照常规,商品的价格下降,该产品的需求量就会提升;产品的价格提高,该产品的供给量便会增加。可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人们往往存有侥幸心理,有时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价格提升,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情况,因此叫做“逆向选择”。
显而易见。这种逆向选择现象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学习启示
我们学习本节的目的不在于完全揭示信息不对称,而在于说明信息和资产、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诸葛亮误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蜂拥而至。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中的一半军士去运送粮草了,只剩下两千五百名军士在城中。众官得知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楼眺望远方,果然,尘土冲天,魏国士兵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命令众将将战旗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 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命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这个故事中,司马懿不知道对方的虚实,而诸葛亮却知道司马懿的军力,他们对双方信息的了解是不对称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是知己也知彼,而司马懿却是知己不知彼,所以诸葛亮利用了司马懿所处的劣势地位,给对方传递了虚假信息,左右了对方的判断力从而获得胜利,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商场就是战场,市场经济就是信息经济,对个人来说,拥有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作出正确决策;对社会来说,信息越透明,就越有助于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