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东西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消费者剩余的举例说明与学习启示

2020-02-0921:07:24你买的东西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消费者剩余的举例说明与学习启示已关闭评论

基础知识

消费者剩余又称消费者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同一件商品,当它的价格愈低时,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就愈多。

举例说明

有一个城里小男孩去乡下游玩,在马路边,他看到一位农夫牵着一头小毛驴,觉得很有趣,打算花 100美元从农夫那里买下这头小毛驴。农夫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先收了钱,承诺第二天把小毛驴牵给小男孩。

可第二天一早,农夫却匆忙跑来告诉小男孩:“实在抱歉,我的那头小毛驴昨天晚上死了。”

小男孩听后说:“既然这样,那你就把我的钱还给我吧。”

农夫却说:“对不起,我不能把钱还给你,因为我已经用它还债了。”

小男孩无奈地说:“原来是这样啊……那你就把那头死驴给我吧。”

农夫很纳闷:“你要那头死驴干什么呀?它是病死的,不能吃。”

小男孩笑着说:“我打算用那头死驴作为幸运抽奖的奖品。”

农夫听后很吃惊,大声说:“你怎么可以将一头死驴当做抽奖奖品,没有人会要它的!”

小男孩说道:“别担心,我有办法——我不告诉任何人这头驴是死的就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农夫偶然在街头遇到了小男孩。

农夫就问:“那头死驴后来怎么样了?”

小男孩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总共卖出了500张票,每张2美元,就这样我赚了898美元!”

农夫又问:“真是令人难以置信!难道就没人对此表示不满?”

小男孩回答:“不满的人当然有,但只有一个——就是那个中奖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奖品是一头不能食用的死驴后,当即表示了抗议,所以我就把他买票的钱还给了他。”

很多年后,长大了的小男孩成为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抛去道德层面不议,我们可以将小男孩的这种赚钱方式理解成迎合消费者行为的低价策略。人们知道仅花两元钱也许就会得到一头驴,这里有一定的风险,可要是不买,就根本没机会去得到那头驴。若花两元钱去买,那就会有 1/500 的希望。人们在这种投机心理的驱使下,都愿花两元钱去冒险。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例如,一些商场经常会举办买一送一或商品打折的活动,原价 500 元一件的上衣,打折之后是 300元或500元两件。必须承认,这种诱惑是巨大的。你若想买一件400元的毛衣,刚好这件符合你的要求,而且比你预期要付的价钱少100元,那么消费者就会做出购买的决定。经济学将这100元称为消费者剩余,它是消费者为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减去消费者实际支付量的剩余部分。

对上述案例中的小男孩而言,他用100美元买了一头死驴,可是最后他不仅没亏本反而赚了898美元,这在经济学上叫做生产者剩余。它是指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所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的剩余部分,简单来讲就是赚的利润。关键的问题是各家的成本,谁的成本低,谁得到的生产者剩余就多。

学习启示

现实生活中,商家为追求“生产者剩余”而抬高价格;消费者为获得“消费者剩余”而去买打折商品。如果卖方结盟抬高价格,买方观望后决定拒绝消费,商家就会失去“消费者剩余”的赚取。卖方定低价,消费者决定购买商品,则有可能造成“消费者剩余”。

只有消费者和商家合作,才能既卖了商品赚了钱,又使消费者感到了更大的满足。这就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最大的默契。消费者把握好了就能得到实惠,商家把握好了就能成为企业竞争中的赢家。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