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是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的GDP 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为此,各国都在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而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举例说明
根据全球地表温度器检测资料,2008年之前的12年中,有11年位列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近50年的变暖速率(每10年0.13℃)几乎是近 100年的两倍,相对于 1850—1899年,2001—2005年总的温度上升了0.76℃。
据 1978年以来的卫星资料显示,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以每 10年2.7%的速率退缩,较大幅度的退缩出现在夏季,为每 10年7.4%;自 1980年以来,北极多年冻土顶层温度的上升幅度已高达3℃。自1900年以来,在北半球地区,季节性冻土覆盖的最大面积已减少了约7%,而春天减少达15%。
全球的平均温度在上升,北极的冰盖正在消失,高纬度的冻土带正在消失,甚至还有一些太平洋中的小岛也在消失,这些消息经由全球性的媒体迅速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同了这样的观点:地球正在变暖,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挽救地球的惟一办法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首次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进入21世纪以来,频繁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以及屡创新高的年度平均气温,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气候的确是在发生着变化,需要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学习启示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是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它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例如,经调查显示,超市70% 的耗电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耗电高出 20% 。以一个城市有大中型超市近 800家、超市便利店 6000家为例。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 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 1.8万吨标煤,减排约 4.5万吨二氧化碳。
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2008年6月1日,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其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建立“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另外,“限塑”还可以控制塑料的来源,节约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一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因此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的一些减肥群体又喜欢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里、电动跑步机上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无疑是增排温室气体。
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这里是指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这样做将更加有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