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克雷洛夫写过一则寓言《杰米扬的汤》。这篇寓言说的是,有一个叫做杰米扬的人,他非常擅长做味道鲜美的鱼汤,他本人也一直以此为荣。有一次,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他,他便给朋友做了香喷喷的鲜鱼汤。作者对汤的描述是:“上面飘着一层油,就像琥珀一样”,里面都是“鲟鱼片和内脏”。
朋友非常开心的喝完了一碗,在朋友刚放下鱼汤时,杰米扬又端来了第二碗。朋友边喝边和他聊天,很快,第二碗也下肚了。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杰米扬又盛了第三碗。朋友实在不想喝了,但耐不住他的热情,终于勉强喝完了。当看到杰米扬又端出了一碗鱼汤时,朋友彻底被吓到了。找了个借口匆忙离开,之后再也不敢到杰米扬家做客了。
为什么杰米扬热情款待客人的鲜美鱼汤,最后却让朋友再也不敢到他家来做客了呢?这就涉及了我们说的边际效应。就像我们口渴时喝水一样,当我们极度口渴时,我们在十分需要水的情况下,喝下第一杯水,是最能解决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喝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会不断降低。而当你完全不渴时,再继续喝下去,你会越来越感到不适应。鲜鱼汤也一样,第一碗是新鲜美味的,第二碗就感觉已经足够了,到第三碗,客人已经对鲜鱼汤出现了抵触,再继续喝下去,客人怎能不跑呢?
边际效应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应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应,即每消费一个单位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应的增加量,有所递减的趋势。
在各大高校里一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更有甚者,居然会把女博士分离出来,作为“第三类人”看待。应用边际效应递减理论来仔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
记得《围城》中方鸿渐的父亲曾说:“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得比她高一层,否则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只能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生,女人留洋取得了博士,就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那男人至少得是双料博士。”
正是受到中国传统社会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至今许多人的择偶观仍难免带有“男尊女卑”的色彩。于是,许多人眼中的女博士就成了十分怪异的对象。所以,许多女博士便在男士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中,一次次无奈地接受亲朋安排的相亲。当对婚姻不再抱有幻想的女博士开始专攻学业的时候,人们便在她们的头上扣了一顶“灭绝师太”的帽子。
同样,从边际效应来看婚恋状况,所遵循的规律也无非是,每增加一次爱情消费,所引起总效应增加的部分将会被逐渐递减。因而,第一次恋爱的满足感最大,得到的启发也最多。随着恋爱次数的增加,对于爱情的好奇与新鲜感会逐渐递减,所得到的恋爱满足感也是递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初恋的印象都很深刻的原因。因为第一次感情的难忘值是最高的。
边际成本,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