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市场上的牙膏种类非常的少,远没有现在市场上种类丰富。大家能买到的无非就是那几种而已,所以牙膏市场并不是很红火。
就在这个时候,北京的一家日化厂很有远见的研发了一种药物牙膏,他们将中草药融入到牙膏之中,使得普通的牙膏多了保健的作用,于是他们便将产品推广到市场当中。产品一经推广便引起了消费者的众多好评,销量也是非常好。
1978年,这种药物牙膏开始批量生产,随后这种产品便成为了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牙膏畅销品牌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应该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满足市场需求,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润和赞誉。然而,当时的厂家领导决策出现问题,外加现金流出现断流,使得扩大生产能力成为泡影。
直到1982年,这种药物牙膏才开始扩大生产能力,但是从产品投入到成熟,他们用了长达3年的时间。在这个时期,药物牙膏产业异军突起,这种药物牙膏在市场上维持了大约3年的时间,到了1985年,这种产品便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过早地进入了衰退期。在这个困难过后,这种药物牙膏试图以低廉的价格占据市场,但是由于原料价格上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加大,生产药物牙膏,开始逐渐出现亏损局面。
这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经济学原理——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简称PLC,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产品只有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市场,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
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介绍”、“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必须要有特定的营销策略。如果只用一种办法对待产品,那么很容易使得产品面临淘汰的危险。
在上面的这个小故事中,厂家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得特别好,使得一种新兴的产品进入到市场当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利润。
在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很多顾客对于新兴的产品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营业额也比较多。但是厂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三个阶段做得非常的不好,在第二个阶段,顾客对产品已经熟悉,大量的新顾客开始购买,市场逐步扩大,在这个阶段,厂家应该加大产品生产量,使更多的商品进入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在这个阶段里,厂家并没有扩大的生产量,使得厂家放弃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在生命周期的最后两个阶段,由于更多的同行业的竞争者加入到生产当中来,使得产品的成本降低,在最后一个周期“衰退期”当中,由于厂家没有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滞销,最后变得无法继续发展。
掌握并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的产品就是因为决策者没有掌握好这个规律,使得产品不再流行,从而退出了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以及特点:
介绍(投入)期。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介绍期。此时,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只有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可能购买,销售量很低。为了扩展销路,需要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产品不能大批量生产,因而成本高,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不但得不到利润,反而可能亏损。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成长期。这时顾客对产品已经熟悉,大量的新顾客开始购买,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相对除低,企业的销售额迅速上升,利润也迅速增长。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成熟期。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产品售价降低,促销费用增加,企业利润下降。
衰退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或新的代用品出现,将使顾客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转向其他产品,从而使原来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迅速下降。于是,产品又进入了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