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投与潍柴动力:机遇险些失之交臂

2019-12-2510:20:13深圳创新投与潍柴动力:机遇险些失之交臂已关闭评论

潍柴动力概况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潍坊柴油机厂,成立于1946年,是中国最早一批柴油机生产厂家之一。1984年,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及中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确认潍柴为研发及生产斯太尔WD615系列柴油机的定点厂之一。同年,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出《关于同意潍坊柴油机厂变更隶属关系的复函》,确认潍柴为重型汽车配套柴油机的定点厂之一。2002年12月23日由潍坊柴油机厂以有关生产及销售WD615、WD618系列柴油机业务的经营资产与负债及现金出资,联合其他发起人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绩斐然。2005年8月,潍柴动力成功收购湘火炬,延伸了自己的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空间。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例“H to A”案例。

深圳创新投投资潍柴动力的背景

2002年年初,潍柴领导层决定深化改革,联合各方融资发起设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实现潍柴产权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完善潍柴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以其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斯太尔高速柴油机业务及其相关资产成立股份公司,然后谋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潍柴存续部分不再经营与斯太尔高速柴油机有同业竞争性质的高速柴油机业务,只专注中速柴油机业务。这样,新公司将集斯太尔高速柴油机生产、研发、销售等业务于一体,为国内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提供配套动力,从而牢固树立中国高速发动机供应商龙头企业的垄断地位。

2002年4月,潍柴改制项目信息通过德勤融资部门转达给深圳创新投。深圳创新投随即委派投资经理奔赴潍柴。经过初步调研,潍柴给投资经理两点深刻的印象:第一是领导团队素质好。以谭旭光为首的领导班子勇于改革,志存高远,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强烈。第二是行业好。大功率高速柴油机主要配套重型汽车、大型客车、工程机械、船舶、发电机组等。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重型汽车、大型客车和工程机械产销量快速上升,高速柴油机市场潜力巨大。潍柴一直是中国高速发动机的生产、销售和科研龙头,一旦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重庆柴油机厂高速柴油机生产线,将确立中国高速发动机供应商的垄断地位。

险些失之交臂的好姻缘

潍柴动力项目第一次在深圳创新投上投资决策委员会讨论时没有通过,原因是的委员认为:潍柴动力虽然所处行业前景看好,但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较单一,项目风险大,而且当时生产同类产品的重庆柴油机厂和杭州柴油机厂经营都出现了困难。有些委员还担忧,新股份有限公司和潍坊柴油机厂会产生关联交易。而且当时全国刚刚经历国企脱困,国有企业“思想陈旧、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等弊病导致部分委员对潍柴动力的发展前景存在一定成见。

最后,在创新投主要领导力争下,投资委员会要求投资经理补充相关材料之后再进行复议,为了在复议会上使项目通过,投资经理们开始搜集更多信息。他们咨询相关专家了解到,柴油机从研发到投产,一般需要10~20年时间,目前国内各厂家及机构尚不具备独立开发新型柴油机的能力,如果国内厂家要整体引进新产品,投放市场也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对于国外厂家,它们在中国加入WTO后已经加入国内市场竞争,但面对中国广阔的地域,没有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难建立起一个发达的营销市场网络。同时,相对我国整体消费水平尚不高的现状,国外产品较高的价格将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内高速柴油机领域,未来3~5年内,潍柴动力将会保持优势地位。

为了更具有说服力,项目组还从国内外竞争对手出现经营困境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潍柴动力的经营状况和未来成长潜力。为此投资经理们专门去重庆、杭州考察了同类厂家,发现多数厂家出现经营困难都是由规模与成本问题造成的,潍柴动力与竞争对手杭发与重柴相比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杭发与重柴的生产能力仅有1万台/年,而潍柴已突破5万台/年;另一方面,重柴、杭发产品单机成本比潍柴高出7%。投资经理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潍柴动力还在股权设计上和董事会架构上对公司关联交易进行了约束。

即使经过严谨的调查和详细的准备,潍柴动力项目在创新投的投资委员会复议会上又一度引发激烈的争论,部分委员对此项目还是持不同意见,但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对潍柴动力这类国企改制项目进行尝试,最后此项投资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上被全票通过。不过为了降低风险,投资决策委员会认为应该小心谨慎投资,最后决定减少一半投资额,投2150万元、占潍柴动力10%股权的保守方案。

投资成就

2002年12月,深圳创新投投资潍柴动力10%股份,金额2150万元。15个月后,潍柴动力H股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上市后,创新投持有潍柴动力股票市值比投资额增加10倍以上。2004年6月,潍柴动力发布中期报表,公司净利润24859.9万元,较2003年同期大增102.4%,潍柴动力股票飙升至20元以上,深圳创新投的账面收益增至30倍以上。2007年8月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获得成功,回归内地实现A股再上市,上市首日收盘价64.93元,此后股价一度突破100元,深圳创新投的2150万的投资账面收益等于赚了个注册资本为16亿的深圳创新投。潍柴动力也成了深圳创新投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投资项目。

成功解密

(1)在2000年前后中国的一股国企改制潮,其中不乏有竞争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企业管理团队精干的优秀企业。事实上,当时的国企改制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很多绝佳的投资机会,只是当时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还很少,刚刚成立的一批风险投资公司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上。深圳创新投在潍柴动力上的成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投资机会。

(2)详尽的审慎调研

深圳创新投在整个过程中总共进行了多轮调研,从项目投资经理到公司副总都实地调研了潍柴,并与潍柴领导深入沟通。特别是在第一次投资决策会上,潍柴动力项目没有通过,部分委员提出很多的反对意见后,项目经理还对潍柴的竞争对手进行了调研,以发现潍柴的优势和劣势,评估潜在的风险。

(3)传统行业中也有投资机会

以往私募股权基金往往都是在新兴产业领域中寻找投资机会,如互联网、生物制药、通信技术等,忽略传统产业中的投资机会。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很多传统产业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有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也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