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创造的秘密: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

2019-12-2322:17:55货币创造的秘密: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已关闭评论

我们时常听到财经新闻报道说,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了约3 000万元的银行存款货币。在我国,这是当市场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政府所采用的紧缩货币供给的手段。银行存款也是货币,并且银行账户上的存款数量远远大于现金,那么这些多出来的没有现金支撑的存款货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为什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就能冻结那么多的存款货币呢?

我们知道,现在人们使用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最早的形式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券。后来,银行券的发行逐渐集中到了一国的中央银行。也就是说,现在人们手中的所有现金货币都是由中央银行发出来的,而商业银行能够创造的只是存款货币。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直接的联系。

一般来说,人们把现金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现金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通常也并不要求银行支付现金,而是要求把贷款记在自己的存款账户中。当客户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提取现金,又可以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当一位客户取得支票时,他往往也不是到付款银行提取现金,而是委托自己开有存款账户的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存款账户。

对银行来说,客户开出支票,因此有应该付出的款项,同时客户交来支票委托收款,因此有应该收入的款项。

银行对现金货币的需要归结为两类:一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现金用于发放工资、小额零星支付等;二是结清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在长期经营中,银行发现,相对于存款,现金只是一小部分,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现金库存即可应对客户对于现金的需要。

在这样的现代银行支付体系下,存款货币就产生出来,或者说是派生出来了。

假如有一位客户甲,他持有10 000元的现金,并将其存入开立了活期存款账户的A银行。从而,A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一项就多了10 000元。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90%的现金就足以应对客户日常提取现金的需要,那么A银行可以把9 000元贷出。假如这时候正好有一位客户乙要从A银行贷款9 000元,那么此时A银行的资产账户上就多出来9 000元的贷款,以及剩余的1 000元用于应对取现的准备金,实际上,这1 000元的准备金是按照法律要求要存到中央银行的账户上的。

如果客户乙将这9 000元的贷款用签发支票的方式支付给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客户丙,客户丙在B银行开立了账户,于是这9 000元则由A银行转到了B银行,B银行的存款就多了9 000元。同样的道理,B银行将这9 000元中的10%留作准备金,将其余的90% (8 100元) 贷放出去。如果这时正好有客户丁要从B银行贷款8 100元,那么B银行的资产账户就多出来8 100元的贷款,同时B银行将900元的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

以此类推,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8 100元的应付款,于是C银行就又多了8 100元的存款,在这8 100元中,90%用于C银行的贷款,10%用作准备金,无限地循环下去,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总的存款数量和准备金数量。

将A、B、C……银行的存款数量相加,得到10 000+9 000+8 100+7 290+…=100 000(元),准备金数量为1 000+900+810+729+…=10 000(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10 000元原始存款最终变成了100 000元派生存款,扩大了10倍。经过简单归纳,我们发现这个倍数正好是准备金率的倒数,也就是1/10%=10。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秘密,在银行之间的非现金转账制度和不完全准备金制度下,这样的存款货币派生机制就是有效的。在这一制度下,某单位的现金经过多次存款转账支付,可以创造出(1/准备金率)倍的存款。我们也能够回答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存款货币数量影响巨大的原因了。假如存款准备金率由10%调整到20%,那么存款的最终创造数量就变为1/20%,扩大了5倍,即10 000元的现金只能创造出50 000元的存款,这个影响相当巨大。

【小贴士】

在非现金转账制度和不完全准备金制度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出数倍于现金数量的存款,而这个倍数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