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罗操戈
谈到中式快餐业, 不能不谈大快活。 这不仅仅是大 快活在同业中排老二, 紧逼同业泰斗大家乐, 更是因为两家同出一门, 是一家人!
大快活的创始人是罗开扬兄弟与他的父亲罗芳祥。 罗芳祥与大家乐的罗胜祥是亲兄弟, 他们的大哥是遐迩闻名的维他奶老板罗桂祥。 罗桂祥的次子叫罗开睦, 罗开睦于 1972年与叔义罗胜祥创办大家乐。
最初, 罗芳祥和儿子罗开福也在大家乐工 作。 但没于多久, 罗开 福执意独立创业, 与父亲双双退出大家乐, 于1972 年底,在离大家乐不远的地方,办了一家大快活。 不明 细的人, 见两家店名如此相似,以为大快活是大家乐的分号。 其实两家店完全独立, 仅仅在血缘上同宗, 两家从开张至今, 一直是竞争对手。
在很长一段时期,大快活不敌大家乐, 只能亦步亦趋, 步其后尘。
那时, 罗芳祥另一个儿子罗开扬,在纽约艺术学院修商业设计。 毕业前,打算在华尔街开办中式快餐店, 用他学到的美术知识和商业理念灌输到生意中去。 不料, 他的设想遭到父亲与兄长的竭力反对, 兄长罗开福写来一封长信,奉劝他不要书生意气,还是脚踏实地与父兄一道在香港从事快餐业。
1977年,由罗开扬主理并自负盈亏的大快活, 在新界的工业城荃湾揭幕。 罗开扬在与《东周刊》 记者访谈中回忆道: “哥哥仍给我自由发挥的机会, 我便趁机 将读番书 的理念充分运用出来。
作为大快活连锁店之一的荃湾分店, 和父兄打理的大快活有较大不同,门面风格及铺面装修、 桌凳摆放和员工服饰,均由罗开杨一手设计。 罗开扬摸着石头过 河, 边执业边改进, 到他在永乐街开设第四间分店时,借鉴纽约快餐店的全新风格及方式, 并引进电脑系统管理。
大 快活入市较晚, 在 很长一段时期, 都有人说大快活是大家乐的弟子,刻意模仿。 罗开扬否 认这种说法, 他认为, 若要说老 师,美式快餐店才是我们两家的老师,人家搞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只是大家乐入市早一步,先学一步, 大快活迟一步罢了。罗开扬又说:外界传闻我们两家反目,同室操戈, 我们两家私下关系都不错, 聚会时从不谈生意,只是在商言商, 健康地竞争。
两家的竞争, 到80年代中期, 才起根本的变化。 大家乐董事总经理罗开睦移居加拿大, 位于由大家乐主席罗胜祥的女婿接替。
1986年, 大快活董事总经理罗开福也移居加拿大, 业务全盘交其弟罗开扬主理。
从1987年起,大快活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平均每年增加10间左右的分店。1991年,大快活上市,供股集资, 实力大增。 罗开扬兄弟占5成以上股权,1993年身家达13亿港元。
罗开扬上台后,大快活由步大家乐后尘, 改为步步紧逼, 甚至针锋相对。大家乐的宣传口号是: "永远一百分。” 大 快活麦芒对针尖: “大快活精神, 挑战无 限分。” 大快 活的挑战, 既是对自己, 更是对大家乐。
在分店的布局上,两家的分店近在咫尺,形影不离。最初是大快活紧盯大家乐, 大家乐的分店设在哪里, 不用多久, 附近的街面, 必会亮出大快活的商号标志。
大家乐对大快活“截其客流" 的做法“不胜烦恼”, 又无计无施。 大概大快活翅膀硬了, 毋须借大家乐的影响旺店, 另辟蹊径,去新城区开设分店。 大家乐“以牙还牙",也到附近开分店,分流客源,让大快活不怎么“快活” 。两家最典型的店址争夺战, 爆发于1992 年的中环。 大家乐的租期届满,房东准备加租。 不远处的大快活所处的大厦计划重建, 大快活要迁走。 于是,大家乐就不打算加租续约。
谁知,大快活得知大家乐准备放弃, 抢先与房东签约, 得下大家乐的旧铺位。 大家乐见大快 活“懒” 在中环不走, 也决定留下, 与大快活“血战到底” 。 也巧, 大快活所处的大厦没这么快拆卸重建, 大家乐就租下这幢大厦的一个新铺位,花费了60万港元重新装修, 与大快活决一雌雄。
据统计, 两家有一半以上的分店,是“并肩战斗" 着的。 另不足一半、 各得其所, 大家乐入市早, 多在商业区;大快活多在新工业区, 住宅区。 目前,大家乐的客源优势胜过大快活, 但大快活增长势头猛, 令大家乐不敢懈怠。在食物品种及经营风格上,两家互相模仿, 你有, 我亦有;你好, 我更妙。
1993年5月,大快活率先在同业推出早餐。 仅隔几天功夫,大家乐就推出 “醒晨益大家” 的早餐与其抢市。两家突破快餐单一经营始于 1991年。这年2月,大快活在黄埔花园开设马里奥意大利餐厅, 不久又在沙田和尖沙咀开设两家分店。 大家乐则开设吉太郎日本餐厅, 由于经验不足, 开张8个月 便关门大吉。 而重酬聘请意大利餐厅管理及烹任人才的大快活, 经营传统意式美食的业务异常顺利,至1993年底, 马里奥已增到 20 间分店, 是高收入的港人饮食消遣的好去处。
老大大家乐岂能善罢甘休, 扯老二衫尾? 大家乐创办洋式餐馆不成, 索性斥巨资收购意大利粉屋餐厅, 得手后又倾巨资, 到 1993 年3月, 粉屋分店已达 16 间, 继而, 大家乐又插手本地特色食品市场, 一掷千金, 把港人家喻户晓的阿二靓汤集团揽进大家乐家族。从以上事例可窥知,自从罗开扬挂帅后, 大快活不再是人们嘲讽中的 “跟屁虫”, 而是不断创新, 频频出击。 不少地方,成为老帅大家乐模仿的对象。到1993年9月底,大家乐快餐分店数110间, 大快活快餐分店96间;大家乐营业额的市场占有率为 25%, 大快 活为 15%。 然而, 大快活虽落其后,分店数或营业额却每年呈大幅上升趋势, 而大家乐几年都“胶” 在原有水平。 大家乐收购意式粉屋与阿二靓汤,耗尽财力, 故在快餐业上呈强弩之末之势。 行家 认为, 大快活必后来者居上,如百事可乐紧逼可口可乐、 富士挑战柯达一样。
星桥先生分析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 大家乐和大快活的竞争是良性竞争, 竞争 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总体上促进香港中式快餐的形成和发展。”大家乐、大快活几乎占了香港中式快餐半壁山河。 而中式快餐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80%!
资料显示,1993年,香港人出外饮食消费 达 359 亿港元,快餐 消费约35亿港元,占饮食业的10%。而日本快餐的市场占有率为20%,美国更高达35%。 专家认为, 香港快餐业的发展潜力仍 很大。 罗开扬则认为, 香港市场已日趋饱和, 不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根深蒂固,洋人更注重食物热量, 中国人更讲究口福。洋人不愿把时间过分消耗在饮食上, 中国人只要有钱有空, 便会极有耐心地坐在餐桌上慢慢等菜,细细品味。
大家乐、大快活, 几乎同时把目光盯在中国内地。 据估算, 内地快餐 消费可望达到 1000多亿人民币,而目前,只有大中城市才有屈指可数的快餐连锁集团。 麦当劳在北京王府井开张之初,排队等候的食客竟有几千之多! 这如何不使罗氏兄弟怦然心动?
1992年初,大快活与北京的公司, 合资在公主坟开办第一家大快活分店。 继而马不停蹄南下, 在深圳、 广州开办分店。到1994年3月,在内地的分店数已达16间,到1996年,已突破50家。
大家乐仅迟两个月进军内地, 首间分店开设在深圳。 其后 以广州为大本营, 在珠江三角洲的卫星城市开设分店。 大家乐正在广州建设中央食品加工厂, 把食品用冷藏车分送到旗下的各分店, 在1996年, 将形成由20间分店构成的快餐网络。
大家乐、大快活, 几乎同时把目光盯在中国内地。 据估算, 内地快餐 消费可望达到 1000多亿人民币,而目前,只有大中城市才有屈指可数的快餐连锁集团。 麦当劳在北京王府井开张之初,排队等候的食客竟有几千之多! 这如何不使罗氏兄弟怦然心动?
1992年初,大快活与北京的公司, 合资在公主坟开办第一家大快活分店。 继而马不停蹄南下, 在深圳、 广州开办分店。到1994年3月,在内地的分店数已达16间,到1996年,已突破50家。
大家乐仅迟两个月进军内地, 首间分店开设在深圳。 其后 以广州为大本营, 在珠江三角洲的卫星城市开设分店。 大家乐正在广州建设中央食品加工厂, 把食品用冷藏车分送到旗下的各分店, 在1996年, 将形成由20间分店构成的快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