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飞人,加拿大天寒港暖

2019-12-1608:59:09太空飞人,加拿大天寒港暖已关闭评论

坐收渔利

加拿大地广人稀,国土面 积比中国还大, 而人口仅2700万。 加国对来自富裕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一直敞开国门。  1967 年 “香 港 式 文 化 大 革命”, 动乱的局势造成港人纷纷离境避难或移民,移民大部流向加国。

1982 年, 撒切尔夫人赴京就香港问题与中国政府谈判, 香港掀起了新一轮移民潮。1967年,加国因吸纳有资产或有专长的香港移民而尝到甜头, 在香港人心不安之时, 加国政府加强了驻港领事馆的力量, 加国各省纷纷在中环设立办事处, 吸引港商到他们的省份投资, 为欲去加国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咨询。 加国飞往香港的班机,坐满了加国的政府官员、 移民顾问、移民律师, 以及欲与港商开展合作或招收专业人士的加国商人。

美国仍是山姆大叔的老爷作风, 号称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强国,不愁没有资金人才流入美国, 因此, 在香港新移民潮中, 美国只是稍 稍成松移民的限额。澳大利亚较美国积极, 但仍不敌加国的优惠条件。

加国把商业移民分成三大类:一是自雇式商人(注:包括商业机构的专业人士) 以及从事运动或表演的人; 二是企业家, 起码得雇用一名加拿大人; 三是投资家, 即在某种企业最少投资25万加元(1加元约兑换5.5港元)为期3年者。

加国的移民目的是吸引资金与人才。 对富裕的香港人来说, 25万加元买一张加国护照实在便宜 得很。 而专业人士,凭学位文凭及专业资格, 就能获准移民。 不过他们登上班机时, 口袋里也装有相当数额的钱, 作为买住宅立脚的资本。

加国各省, 纷纷加入出卖公民权换资金的竞争, 富裕的魁北克省需要25万加元, 而经济较落后的纽芬兰省,只需要 15 万加元。 阿尔伯达省的移民官员说: “每位来自富裕香港的移民, 价值100万(加元).”道理很简单,去加国的香港人, 并非真正含义的政治避难, 他们在加国要生存、 要发展, 自然会进一步投资。

国与国竞争,省与省竞争, 致使条件愈来愈优惠。 原规定"要在某 种企业投资”。 投资什么企业好, 虽然有大批加国人士在 港提供咨询服务。 港商仍犹豫不决。 于是, 加国各省竞相变通,只需欲移民音把钱交于加国某省的投资银行, 由投资银行代投资, 更有甚青, 投资银行还付定期利息, 把投资变成存款, 确保投资者万无一失。

加国财经记者杜蒙待、范劳尔说:“九七愈接近, 香港的资金和人才愈是流向加拿大。 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省政府清楚表明:只接纳最够资格和最富有的人移民, 这种情况引起了各省之间展开一场可笑可恼的争夺战, 就好像饿大抢夺肉骨头一样。”

加国同意批准的香港移民, 是美国和澳洲的3倍,加国显然是这次移民潮的大赢家。

杜蒙特、 范劳尔反观香港的情况时指出:"移民加拿大的人数很是惊人,这种人才流失最令香港的大机构头痛。它们要反过来到加拿大招募旧属回巢。有些即将落成的酒店, 招聘下到有经验的员工而要延后营业。 香港汇丰银行的600多个行政级人员,前年(1988年)流失了1/10, 估计流失率会逐年增加。在经济大幅增长而大业率低至1.6%的情况下, 人才流夫问题极为令人优虑,据1988年电脑行政人员的调查显示,该行业的专业人士有2/3在未来5年内会移民外地。 ”

香港较大规模的移民潮是1989年后。北京风波发生后,香港的中资银行一度发生挤提,行政立法两局发布安民告示,呼吁市民冷静下来,维护现行制度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金融司林定国发表声明, 劝告市民不要抛售手中的股票,以免蒙受即时损失。 股市周一开市, 恒生指数狂泻580多点,跌幅21%。

不少国家的驻港领事馆及相关机构人满为患, 人们焦虑地打听或办理移民手续。 有传媒预言: 香港马上就会空港, 剩下来的只是穷人和萧条的市景。事实证明这是耸人听闻之辞。 北京风波后, 股市确实一度出现低潮,但不久就走出低谷,1991年,恒指升到4297点,超过1987年大股灾前的最高水平,到1992年5月25日,恒指破纪录冲破6000点大关。到1993年12月9日,恒指更是突破1万大关,报10228点。

股市是经济盛衰的 晴雨表, 香港经济仍在迅猛发展, 使得移民潮未出现某些预言家断言的 “汹涌之势”。 香港的移民数增幅1/3,每年约6万多人。据香港政府公布的资料,1982年至1992年间,香港移居海外的人数力40.36 万。 估计到 1997 年, 移民数约70左右。 移民数约占香港总人口的12%。 由于各国对移民条件的“苛求”, 移民皆是有资产或有专长者(其中包括他们的家属).

这种情况, 引起中国、 英国, 以及香港政府的密切关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