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雄聚会
九龙仓的历史可追溯到 1871年 8月1日,英商遮打与晓士创建香港码头及货仓公司。 这是香港第一座对外承揽业务的公用码头及货仓。 由于湾仔地皮的限制,1875年,迁往九龙尖沙咀西侧, 公司更名为香港九龙码头及货仓有有限公司, 简称九龙仓。 大股东除创始人外,还有怡和等大洋行。
遮打及晓上逝世后,九龙仓落入怕和凯瑟克家族手中。 经过数十年发展,九龙仓不再是最初意义的码头仓库, 资产还包括大厦、酒店、 有轨电车、 大星小轮等。
70年代末, 地产大旺, 九龙仓位于尖沙咀、 港岛、 新界的码头货仓地盘, 成为地产商觊觎的大 肥肉。
李嘉诚有心把九龙仓攫取到手。 他通过智囊得知,怡和拥有九龙仓的股份不及20%。这就是说, 只要暗中吸纳九龙仓20%的股票, 就可跟怡和公开竞购。
李嘉诚心明肚知, 九龙仓发行的股份不到 1亿股, 每股市、 值仅在 13一14港元之间徘徊,那么,九龙仓的市值充其量下超过 14 亿港元(1978年初), 这显然是 低估了。 九龙仓码头的大片地盘及零散物业, 价值至少可翻四至五倍! 李氏不动声色吸纳, 已买下2000万股九仓股。
李氏动手之际,股市便有了反应,九仓股一路攀升, 升到 30 港元才基本胶着不动。 敏感的怕 和大班洞察出事情不妙,估计李氏要收购九龙仓, 便立即部署反收购,并向汇丰银行请求资金援助。
李嘉诚不想与汇丰发生冲突,便混灭收购九龙仓的念头。 李氏这一聪明做法, 日后得到回 报一一汇丰成全他一举控得另一家大洋行一一和记黄埔。李嘉诚想起雄心勃勃的包玉刚, 他也是通过智囊了解到,自从沈粥任汇丰大班以来, 包氏起了登陆的念头。 包氏与 汇丰的关系更密切, 成全包氏, 必有好处。
197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两大华商巨头在文华 酒店的咖 啡厅会晤。 两人不是老友, 仅在公众场合以礼互待。 是李嘉诚打电话约包玉刚来的, 他没说什么事, 但包玉刚意识到事关重大。 他们经过简短寒喧, 马上进入实质性的问题。
没有过多的解释, 两个聪明人即刻就能 猜透对方的用意, 并衡量自己的利益; 更没有蝶哗不休的讲数, 方案对双方都有着数 (合算), 堪称“绝桥”( 锦囊妙计)。 两人一拍即合,达成君子协议。
李嘉诚把手中的九龙仓股票, 以 3亿多港元的价钱, 转让给包玉刚, 共转让2000万股。
包玉刚协助李嘉诚, 从汇丰银行承接过汇丰拥有的9000万股和记黄埔股票, 必要时, 调现金支援。
这项秘密交易, 是香港收购史上最成功的交易, 确定了两大英资公司双双落人华资手中。对李氏来说, 他转让2000 万股, 所获盈利以亿计算, 并且未花分文就买下"可控和黄的期票"对包王刚来说, 使他现在就成为九龙仓的最大股东, 登陆找到一块蕴藏着金矿的陆地-一包氏搞的是 航运, 九龙仓拥有葵涌的两个货柜码头,他既可拥有现代化码头货仓, 又因靠近旅游中心尖沙咀,可发展商业娱乐住宅物业。
李氏包氏这次聚会, 意义重大且深远, 故有传媒称这一日, “敲响了英资集团没落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