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包氏再压会德丰

2019-12-1608:51:40落地生根,包氏再压会德丰已关闭评论

四女四婿

包玉刚有4个女儿, 她 们分别是:陪庆、 陪容、 陪丽、陪慧。

包玉刚对女儿很严厉,从不溺爱。女儿小时候,做校服时, 往往做大ー码, 把裙摆缝高一两寸,待个头长高,又把它放下来, 鞋子也是买大两三码,鞋里垫几个鞋垫, 待脚大了,再把鞋垫一一取出。 二女陪容回忆道,她小时几乎没穿过新衣, 都是捡大姐穿下下的 旧衣裳。 陪吝说:” 虽然生活是俭仆了些, 但父亲把我和姐姐送进当时最好的学校。

作为 传统的中国人, 包氏没有儿子, 自然会感到一些遗 憾, 随着女儿的长大, 成家立业, 又为包家带来了四个“儿子” 。

四个女儿均留学美国。 对女儿的婚姻, 包氏曾 作许诺, 由她们自由选择,父母只作参考, 不计较对方是贫是富,只要人品好, 有事业心, 就可以考虑。

陪庆嫁的是奥地利人一一赫尔墨特· 索尔曼, 他们都是芝加哥大学 法学院的学生。 他们交往很长期间, 索尔曼都不知Anna(陪庆的英文名)是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女儿。 索尔曼的中文名是苏海文。

1970 年, 苏海文加入包氏家族事业。 不久, 升为环球集团第一副主席。1986年,苏海文当选立法局议员。 苏海文回 忆道: "包玉刚先生待我像父亲。

二女儿陪容的丈夫是吴光正。

吴光正是上海人, 父亲是在德国工作的建筑 师, 他与母亲定居香港, 后赴美留学, 先后攻读建筑学、 物理学、 数学、 商学。 吴毕业后, 在美国大通银行工作,于1973年与从事室内设计的陪容结婚。

包玉刚最器重二女婿, 常带他在身边参与重大的商务活动, 有意将他培养为家族事业的掌门人。

三女婿叫渡伸一郎, 与陪丽是华盛顿大学的同学。

一郎学的是建筑,陪丽学绘画。 毕业后, 两人双双在洛杉矾工作。陪丽反对一郎参加家族的船务,但一郎经不起包玉刚的劝说, 加盟包氏集团, 主管集团在日本的业务。

陪慧的丈夫 叫郑维健。 他是广东人, 出生香港, 是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和纽约癌症专科纪念医院的院士。

陪慧是美术设计 师, 她与大夫定居美国纽约, 过普通薪金阶层的日子。 包玉刚每 次赴美, 都会去看望女儿女婿与外孙。 陪慧与三姐一样, 不愿加人家族事业, 在包氏的动员下, 夫妻俩于1987年回港。

1991年9月23日,一代商界巨人包玉刚爵士病逝于香港寓所。

10 月 3 日, 包玉刚丧礼在香港殡仪馆举 行, 极尽哀荣。 ”

中国领导人江泽民、邓小平、李鹏、杨尚昆等致送花圈。 不少国家的元首、 政府首脑及政要发来 唁电。

出席丧 礼的政要及名人有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港督卫奕信、 前英国首 相撒切尔夫人的夫婿及儿子、李嘉诚、 安子介、 利国伟等数百人; 环球集团员工及各界代表上于人.

汇丰银行主席浦伟士和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马临致悼词。

为包玉刚扶灵的有: 周南、 撤切尔爵士、 邵逸夫、 李嘉诚、 安于介、浦伟士、 桑达士、 他浦喜三郎 (日本银行家)。

包玉刚葬于 何处? 包氏家人讳莫如深。 比较确切的说法, 是葬于美国夏威夷。 夏威夷处于太平洋的中心, 包玉刚是大海的儿子, 作为一代船王, 必择其为自己的归宿。

包氏从1987年起, 就为他身后的一切 作安排。 这一年, 包氏去纽约看望陪慧及郑维健和外孙,顺便让身为癌症专家的四婿检查, 不期发现癌症!

是固为这个原因, 才促成最后一位女婿加盟家族事业。

目前, 包氏集团的陆上工国由二婿吴光正秉掌, 他负责九龙仓系、 会德丰系的6间上市公司,1994年香港十大财阀榜, 吴光正家族排行第六, 在华资财阀中排行第四,所控公司的市值力1005 亿港元。 昔以个人财富计, 吴光正家族在华人富豪中排名第九 ( 注: 列其前的林绍良、 谢国民分别是印尼与苹国华侨 ), 为 232 亿港元。

包玉刚一吴光正家族在十大财阀中排名居中后, 主要原因是航运股长期低迷。 包氏弃舟登陆, 本质上还是减船,环球仍拥有较庞大的船队, 包氏认定航运不景气, 但不认为航运死定, 航运若转旺, 环球集团仍可重展雄风。

香港传媒,有不少李嘉诚与吴光正不和的传闻。 李氏与包氏结谊, 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基点;李氏与吴氏“反目", 同样以各自的利益为基点。 李氏的和黄投资创办卫星电视,其后, 吴氏的九龙仓开办有线电 视。 有线电视冲了卫视的生意, 故李氏集团管理的大型屋村及住宅楼字, 不允许有线电视入内“揽客”。 直至港府出台新的电视业条例,这对 "冤家” 才化干戈为玉帛。

包玉刚生前承认, 他平生有两大失败的投资, 一是港龙 航空, 二是渣打银行。

包玉刚收购渣打,带有怀旧心理,他在内地时长期在银 行界任职。 现在他有雄厚的财力, 有九龙仓、会德丰两役为他壮胆,一有时机,自然想重温银行家的梦。

渣打与汇丰是当时香港两大发钞银行, 渣打的实力与声誉仅次于 汇丰。 渣打在世界100家大银行中排名99位,故那些金融寡头常起敌意, 欲将渣打吞并, 归其旗下。

1986年中, 英国莱斯银行, 向香港英资渣打银行发起收购。

包玉刚扮演了白 骑士的角色,联合亚太地区巨商购人渣打股权, 与莱斯抗衡。 其中包玉刚斥资20 亿港元, 购得渣打 15%股权。 股评家说: 包氏每次都是大手笔, 前两次收购“惨胜”, 这次如能获胜, 也 得付出极昂代价。

在包氏的人际关系史上, 我们可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现象: “不打不 相识", 朋友是 “ 打" 出来的。 他与乔治·马登的长年友谊; 他与置地争取九龙仓,得手后, 九龙仓与置地合组一间公司, 共同开发新港中心。

现在, 会德丰一役中的两大对手,一年后却携起手来收购渣 打。 与邱德拔同来的,还有澳洲富商罗伯恃。

谁知,1987年10月世界大股灾,众富商损失惨重。 邱德拔、 罗 伯特陷入危机, 只 得身退弃港, 把渣打股份易手他人。

包玉刚亦铩羽,但很快化险为夷。包氏拥有15%渣打股权,比集团中任何一位股东还多。 包王刚担 任渣打集团副主席, 为避利益的冲突, 包氏早已辞去汇丰董事一职。 行家均认为, 包氏继船王、 地产巨子后, 要实现他人生第三大目标, 成为老牌渣打集团第一位华人大班,叱咤亚洲金融界。

但包氏却把渣打股份分两次售出,至1988年,包氏不再与渣打有股权上的关系。包氏当初的义举, 确实救了渣打一把, 使其免受被莱斯银行收购的厄运。

包氏的 行为却令人大惑不解, 他说到底是个纯粹的商人,而非白骑士。 对包氏 “虎头蛇尾”, 商界传媒有种种揣测,待包氏逝世后, 人们才惊悉, 原来包氏在 1987 年查出患有癌症。 那么,他的身退,与他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

包氏另一项重要投资是港龙, 时间较收购渣打银行早一年,收尾却延至包氏逝世那年。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