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港
香港启德机场为中国商人何启、区德填海而建,20年代后期启用,为军用商用混合机场。 以后多次填海扩建,现在的面积为21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小, 效率最高的国际化市区机场。现有38家航空公司开设联系香港的航线,据1990年资料,每周有720次香港至世界70个城市的定期航班。 1989年进出启德机场的航机为94300渠次,旅客总数为1620万人次。
香港的航空公司有:
成立于1946年的国泰航空公司,该公司基本垄断香港的航空业;1985年成立的香港港龙航空公司,是一间以华商为主的公司;1988年成立的香港华民航空公司,开办香港至世界多个城市的不定期货运业务;香港空运货站公司,是香港货运垄断性企业。
启德机场主要建筑由停机坪、跑道、客运大厦、空运货站大厦等构成。停机坪可同时停泊40架客货飞机;跑道长3390米,大部分线段在海面,可供各种大型飞机起飞降落。 客运大厦先后扩建5次,共6层高。 一二层为候机大厅及出入港;三至五层为各航空公司办事处;六层为指挥塔。 空运货站年处理货物能力为70万公吨,是世界处理货物最大的空运港。
启德机场与九龙东南角闭市紧连,限制了市区建筑高度,噪音很大一一飞机几乎是贴着九龙城商业区的房顶降落。另一方面,机场使用已临近饱和线,不可能再扩建,预计到 2005年,香港总客运量将达3000万人次,货运量达200万吨,年升降班机10万架次,故兴建新机场势在必行。
香港政府在1970年就聘请专家研究新机场问题.1989年10 月, 港督卫奕信宣布在大屿乌角兴建新国际机场。 新机场为两条跑道,年客运量可过8000万人次, 是现在启德机场的4倍。1997年将建成第一条跑道并投入使用,同时关闭启德机场。 新机场将有高 速铁路、公路、 海底隧道连接九龙、 港岛。 这是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工程, 预算到2006年,需投入1270亿港元资金(以1989年价格计)。
七八十年代, 香港劳务成本涨幅惊人, 劳务密集型的纺织业首当其冲, 被称为夕阳产业。
纺织家们纷纷突围, 如陈廷哗、周文轩、 工统元等纺织大亨,渐把投资重点移至地产物业; 一些纺织业主停产转行: 还有更多的纺织资本家到劳务低廉的广东设厂。
毛纺织资本家、永新企业主席曹光彪,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面在劳务成本低廉地区大力设厂,一面谋求向空中发展,创办港龙航空,砍打破国泰空中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