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包氏再压会德丰

2019-12-1608:51:40落地生根,包氏再压会德丰已关闭评论

龙蛇大战

如果不是会德丰大战, 大部分港人还不知道会德丰洋行的最大股东是张玉良。

张祝珊家族靠西药起家,50年代后期涉足地产。 1962 年, 张祝珊四子张玉良, 以家族公司资金, 开始兴建中区两幢大厦。 那时香港证寺交易所仅一间香港会, 华资公司上市难于上青天。

张玉良决计借壳上市, 他先 将一幢大厦物业联邦大厦, 售给马登家族的联邦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换取764万股联邦地产股票。 其后, 张王良再 将国际大厦售与联邦地产换其股票。到1970年7月, 张氏家族拥有77%的联邦地产股权。

张氏家族素来 低调, 人们还一直认为联邦地产是马登家族的上市公司。 其实, 真正的股东老板是张氏家族。

1970至1972年问,张氏家族再次借壳上市, 以联邦地产的部分股份,以及半山区梅道、 种植道、 花园台等物业, 先后交换会德丰股份。 张氏家族拥有会德丰股份最高时达40%,马登家族还下到 20%。 第一大股东张玉良只担任董事, 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仍是约翰·马登。

张氏家族借壳上市, 只要其肉(实), 不计其壳 (名)。 这一特性,与小马登截然相异,小马登只要其壳,不计其肉已被他人掏空。 由于 张玉良图利不图名, 故小马登不觉最大股东张氏是个威胁。

约翰 ·马登好大喜功,还可以新会德丰大厦进一步证实。 1980年, 约翰·马登拟建此大厦, 他旗下的置业信托有足够的资金独建。 马登却要另组嘉华地产公司, 吸收各地产商合建, 最大股东又是张玉良的锦兴置地。 这就是说,马登 10 亿资金可盖 1幢楼, 他却要盖5幢乃至10幢,占有股权被摊薄并不在乎,只要物业仍名义上为自己控有。难怪会德丰会在30年间, 膨胀为200余家公司。 故而事后有人说, 马登拥有的会德丰, 实际上是一只巨大而空洞的最大股东张玉良, 放弃秉掌会德丰大权,但绝下会放弃其利益, 会德丰的业绩常常令人失望, 加之航运衰退, 其业绩吏是一落千丈。 小股东视会德丰股票为鸡肋股,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张玉良对马登日益不满, 矛盾渐深。

马登事先未跟董事局打招呼, 就把所持的14%的股份私下售予新加坡富商邱德拨。 张玉良气得 七窍生烟:我是会德丰的最大股东, 股大权大,你怎能背着我干出这么大的事呢?

1985年2月14日,邱德拔财团刊出广告,声明已向马登家族购入14%的股权, 开 始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会德丰股票,出价A股6港元、B股6角港市(B股A股虽不等值, 但投票权相同)。张玉良决定挫败马登一手导演的收购计划。

以张氏的财力, 与邱氏旗鼓相当,张氏已占拥有34%股权的优势,反收购击溃邱氏易如反掌,但张氏一直没有做洋行大班的野心, 更重要的是, 张氏有心淡出香港。

张玉良淡出香港, 不外乎是这两太原因:一是不看好1997年以后的香港前景,50年代初, 张氏家族在内地的资产被政府接管,二是几年前张家内讧, 张玉良与二嫂崔秀英对簿公堂, 张玉良虽赢得官司, "保住" 家产, 却名声扫地, 张氏深感香港人言可畏, 不如一走了之, 远迁澳洲。

这一年 1 月, 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一举购得港灯集团, 名声大振。 张玉良做地产时认识李嘉诚, 钦佩李氏的财力与魄力。 邱德拔发起收购时, 张氏找到李氏, 希望李氏完买下他手中的股份, 再借 34%的优势击败邱德拔, 从而控得会德丰。

对这块送上门的 肥肉, 李嘉诚自然喜出望外。 但他不久前斥资29 亿收购港灯, 元气尚未恢复, 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调集10-20 亿港元现金, 与邱德拔抗衡。 按邱氏出的价, 他很快就能 将股份增至50%以上,绝对控股会德丰。李嘉诚做了一趟顺手人情一一以回报收购和黄时, 包氏说服汇丰鼎力相助的的 “人情债”。 2月15日中午, 李氏包氏会面, 两位巨头又一拍即合。会德丰主营地产航运,与现时的包氏经营方针相似, 会德丰系的公司,大都业绩不佳, 但潜质极大。 连卡佛是香港最古老的百货公司, 在港九闹市拥有大量的百货商场及精品店。

邱德拔开出的优惠 收购价, 会德丰小股东欣喜若狂, 把一贯视之为鸡肋股的会德丰股票, 抛给新加坡来的大豪客邱德拔。2月15日收购首日晚,邱氏宣布,所持股权已增至23,5%。

同日晚,心急火燎的张玉良, 在李嘉诚的安排下与包玉刚 晤面。 张玉良首先提出要求, 要包氏彻底收购(指持股量过半), 完全控得会德丰, 不予 对方高价反收购之缝隙, 包氏满口答应。 接下张玉良提出转让 34%股份的价钱, 包氏又是满口答应。 传媒推测, 张氏转让股权获纯利应以亿计。

2 月 16 日股市收市, 包氏财务顾问获多利公司代表包氏宣布, 包氏集团九龙仓公司加入会德丰收购,出价A股6.6港元、B股0.66港元,比邱氏的出价高出10%, 并宣称已拥有会德丰34%的股权。

此役, 被 传媒 视为 “龙蛇大战”。邱德拔是过江强龙, 不是猛龙不过江,敢来巨富遍地的香港斗富, 实力不可小觑。 盛传邱德拔与世界首富江莱皇室关系甚密, 财富几何, 港人不明底细。 包氏曾为世界第一船玉、 华人首富, 近年来船值狂泻, 故身家要大大减磅。 但包氏是“地头蛇”, 占尽地利。九龙仓一役, 包氏声誉大隆。 故两强大战, 难断鹿死谁手。

原会德丰两大股东张王良与马登,现在都处于局外,坐山观虎斗。

喜的是仍持有会德丰股票的小股东。 九龙仓的出价, 如天外横财。 但仍有人 待价而沽, 认定两 强相争, 必把鸡肋股抬高变成“鸡腿股”。

果真,2月18日周一重新开市,罗富齐(邱氏财务顾问)一方股客盈门。 但不久出现6.8港元暗盘, 均高于两者的收购价。 联交所宣布会德丰停牌。

令人奇怪的是母公司被停牌, 旗下7家上市子公司照常挂牌, 股民便去炒"子股”,置地信托和联合企业股价冲天。

19日除夕前日,鼠年最后一个交易日, 罗宫齐父子公司代表邱氏财团宣布提高收购价,A股作价7港元,B股7角港市,会德丰小股东又是一阵狂喜, 抢先抛股者气得咬牙。

一年的股市交易落幕,休市5天。交战双方皆无过新年的闲情, 厉兵秣马,来年决战。

2月25日大年初六,牛年股市开市,牛气冲天一一获多利代表包氏宣布收购会德丰旗下的联合企业, 每股作价11 港元, 溢价26%。 联合企业有相当部分资产是船只, 船只贬值, 其股票也被贬至 “豆渣股”, 包氏为何做这赔本生意? 这正是包氏高明之处, 联合企业持有68%的会德丰股权,包氏釜底抽薪, 既增加手中的股份, 又可阻止联合企业把股份售给邱氏。

翌日, 包氏不等邱氏拆招, 又进一招一一再次提高收购会德丰股票的价格,A股7.4港元,B股0.74港元。获多利向媒介宣布,九龙仓已拥有38%的会德丰股权。

股民静候邱德拔奋起反击。 但邱氏沉默不语, 动静全无。 股民眼看无戏,相继售股套现。

1985年3月15日,获多利公司代表包氏财团宣布,九龙仓持有超过50%的会德丰股权。 包氏大获全 胜。

不日, 邱德拔通过财务顾问罗富齐发表声明, 正式放弃收购会德丰, 并把所持的25%会德丰股份售给九龙仓。 邱德拔收购未遂, 却大大出了一番风头,且获利不菲一一购股售 股, 纯利高达1.1 亿港元。

这次收购大战, 包氏共耗资25 亿港元。 不久, 包氏踌躇满志进驻毕打街会德丰大厦顶楼的大班办公室。 约翰·马登留任董事并当选为名誉行政总裁。九龙仓、会德丰两役, 奠定了包玉刚成为香港第二华人财阀的厚实基础。香港作家冷夏、 晓笛在 《世界船王一一包玉刚传》一书道: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 从他个人主观愿望而言, 纯粹是商业行为, 并非有意 针对英资财团( 注: 包氏于19"年加入英国籍)。至于外人将他这 种商业行为归结为一种深谋远虑的政治企图, 这种推测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不失力一个有趣的角度一一因为九龙仓、 会德丰、 和黄、港灯这些洋行, 在英国统治香港一个多世纪后渐渐落入包玉刚、 李余诚这些华人财阀手中,恰恰与英国将于1997年把香港交还中国殊途同归。"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