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争霸,国泰港龙大拼搏

2019-12-1608:50:54空中争霸,国泰港龙大拼搏已关闭评论

空中霸王

国泰航空是太古集团的骨干企业,太古洋行1867年创建于上海。 二战前,其基地主要在上海、香港两地。50年代初起。 太古的投资重心放在香港,海外投资只占总投资的20%。

太古的传统业务是贸易,航运、船坞、制造。 在华资船王未崛起前,太古船队是英资航运界最庞大的一支。太古船坞与海军船坞、黄埔船坞并列为香港三大造船、修船基地。

国泰航空成立于1946年,是第一间在港注册的本地航空公司,创始人为美籍及澳洲籍商人。1948年,香港空难频繁,国泰陷入危机,太古洋行的施怀雅家族在港府的支持下,趁机进行收购。

太古接手国泰,仅一架客机。 当时的乘客迷信英航、美航、法航,国泰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毋庸谈什么盈利。 但国泰占尽地利。港府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一家公司一条航线。 比如巴黎至香港一条航线,只许可法航这一家公司营运。根据对等关系,香港本地航空公司也在这条航线设立航班,航班对等。 如法航一周两个航班,香港本地唯一的航空公司国泰,也可设同等航班, 只是航班日期时间错开。 航线、 航班等事宜,均在两地政府的参与下由双方谈判裁定。

这种互对互等的方针,直到90年代的今天,仍未完全实施,但仍为国泰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国泰不遗余力购买最先进的飞机。50年代中期起,英产的子爵708客机,是国泰的主要机型。 进入60年代,国泰成了美国波音公司的大客户。由于飞机先进,服务优良,国泰声誉日隆,盈利逐年上升。

另外,太古还拥有香港飞机工程、航空服务、航空食品等业务; 持有香港货运站30%股权。 太古基本垄断了香港的航空业。

太古与怡和、和黄、会德丰并称为香港四大洋行,太古的经营方针与另三大洋行不同,怡和等洋行总是错估中国的政治形势,进进出出,投资分散,从70年代末起陷入深重危机。 太古任凭风吹草动,一心在香港发展,从70年代初起渐入佳境,令人瞩目。

70年代中后期,世界航运衰退甫呈端倪,善于把握时机的施怀雅家族,毅然把太大古船坞关闭,并淘汰旧船,在船坞旧址兴建太古城。 太古城集商业、娱乐、餐饮、体育、园林为一体,规模浩大,设施齐全,大受投资者青睐,单位很快抢购一空,出租物业全额满员,太古盈利甚巨。

1982年,撒切尔夫人赴北京就香港问题与中方谈判,地产萧条,地价狂泻。当时许多华资地产商都不看好香港前景,投资举棋不定。 而施怀雅家族却对香港前景持乐观态度, 廉价购入九龙笔架山地盘。 地产转旺后,太古凭地盘优势,又大获全胜。 地产与航空,成为太古洋行的两只聚宝盆。

80 年代, 和黄、 港灯、 九龙仓、会德丰等洋行先后被华资收购, 这些洋行, 或自身, 或其母公司, 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经营不善, 气势式微。 而太古却处上升时期, 是一系列收购战中,唯一未受损的大洋行, 并且也没有一家华资把太古作为兼并的猎物。

不作收购,并非不敢与其争锋。80年代中期; 太古的盈利有一半来自 航空业, 其中又以国泰的盈利最高。 见猎心喜者大有人在, 曹光彪最先向国泰发起攻势。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