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快婿
闻名港九的周大 福珠宝行, 原是经营黄金饰品的, 开山鼻祖周至元是老金王, 继承人郑裕彤便是新金王。 郑裕彤是周至元的女婿, 这段姻缘却出自古老的指腹为 婚。 人们把小学徒出身的郑裕彤称为乘龙快婿, 他之所以能成为后来的钻石大王、 珠宝大王, 全是交了好运。情况真是如此吗?
蜚声港澳的珠宝大王周至元、 郑裕彤便属于后一类。
周大福珠宝行,港人有谁不晓?漫步中环、铜锣湾、油麻地 旺角 弥敦道等旺市闹区,处处可见周大福珠宝行珠光宝气的装饰。天落黑,铺面金光灿灿, 耀人眼目。
1992年春天,周大福珠宝行两次遭劫, 被劫珠宝价值1500 万港元。 有人这样说: “若是别家珠宝商 遭此劫难, 必跳楼不可,对周大福来说, 如牛身上拔几根毛。 " 此话虽有些夸张, 该行财富之巨,可见一斑。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钻石消耗地, 周大福占进口加工量的1/3.
周大福珠主行还衍生出两家上市公司,1995年集团上市公司市值达684亿港元
周大福珠宝行开山鼻祖是周至元,功臣是其女婿郑裕彤。 近些年来, 郑裕彤家族一直荣登香港十大富豪榜。昔日一名身无分文的小学徒,如今富可敌国。 人们莫不关心郑氏的发迹史。 人们自然会说, 郑氏得周大福之福, 做上周家的乘龙快婿。
中国古代有指腹为婚的习俗, 此习俗沿袭到近代还颇为流行。
1924年冬,广州西关绸缎庄,有两个伙计的妻子差不多同 时有喜。 一位伙计叫周至元, 另一位叫郑敬冶,两人是患难之交,情如手足。一日打烊后两人上茶铺, 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周至元说:“我们两家内人同 时有喜, 是老天赐我们的好运。 若来日生得一个 仔( 儿子),一个女; 我们结亲家怎样?" 郑敬诒马上欣然赞许。
1925 年 8 月 26 日, 郑敬治在顺德老家的妻子生得一仔, 郑敬治闻讯赶回顺德, 为儿取名裕彤。 不久, 周至元妻子生下一女,即周翠英。
大约1928年,年纪稍长的周至元对郑敬治说: “做伙计永远没发头, 我们还是各自另谋生路吧。” 周至元与他堂兄周方普同去澳门开金铺。 周至元的金铺号 叫周大福, 周方普的金铺号 叫周生生。 商场险恶, 亲戚共在一地落脚谋生, 互相好有个照应。
郑敬治回顺德老家发展,开一间小杂货钠。顺德离澳门不远, 两家常有来往。 相比之下,郑敬治生意不及周至元, 聊以维持一家温饱。 郑敬诒把发达的希望寄予儿子身 上。 郑裕彤在家读到小学毕业.
1940年,日本占据了中国半壁山河。 广东的不少地方沦为日伪统治。顺德暂且未沦陷, 可人心惶惶。 当时公认的安全地方, 是英人葡人统治的港澳。 郑敬诒去了一趟澳门, 周至元满口答应让未来的女婿来他店里。 郑敬诒把儿子送往澳门, 他担心儿子以女婿自居, 不思上进, 故意说: “周至元如今是大老板,未必就认我这个过气(过时)的老友,你到周家, 须勤勤恳恳,若好 吃懒做, 周家就会把你这个伙计扫地出门,郑敬诒未举家迁澳门, 澳门人口激增, 房租飞涨, 并非穷人的避难所。
15岁的郑裕彤进了周大福金铺做小学徒。 周至元为了把未来的女婿琢磨成器,从不提 指腹为婚一事, 也不给挚友的儿子 什么优 待。 不逼不上道一一这是传统带徒行之有效的方式。
郑裕彤从做杂役于起:扫地、 抹灰、 沏茶、 洗厕所、 烧开水。 郑裕彤很老实,·一丝不苟, 不敢懒怠半分。 他干完活, 就主动帮别的伙计打理生意, 并细心观察做生意的门道。
不久, 周至元就免去郑裕彤做杂役, 让他坐柜台招揽生意。 得到提升,郑裕彤喜不自禁, 工 作更勤奋, 每天都早早来到金铺, 打扫店铺的卫生。周至元暗暗高兴,但没有表露出来,怕郑裕彤得意忘形。 谁知, 郑裕彤突然松懈下来, 三天两头跟铺面师傅差不多同时赶来上班。 虽然没有耽误开市时间, 可店里有不成文的规矩,小伙计都得自觉先到。
周至元当然不高兴, 谅他没犯什么大错, 也就没有发作。 然而有一天, 郑裕彤竟迟了一个小时赶来。 见周至元脸色怫然,怯怯地把原委道出。
原来,南湾顶头,有一家广州人开的金铺,每日开市略早。周大福金铺的伙计, 住在台山矮屋里。每日上班, 郑裕彤就绕到南湾那问金铺,看店铺的首饰款式和生意问道。 一看就入迷, 因此常常迟到。
周至元在心里叫道:“好眼力!”周至元颇为欣赏这家金铺的货色及做派, 因都是同业, 彼此间都很忌讳警觉,作为周大福的老板, 自然不好“睐(看) 铺”, 只是从门口过时, 匆匆睇几眼。 广州金铺的人,恐怕还认不 得这个周大 福的小伙计。 那年头, 睇客多过顾客, 金铺老板也都随意让看客过过“ 睇瘾” 0
周至元道: "你喜欢睇, 以后每天去 睇一个时辰, 要 睬个清楚。”" 郑裕彤吃惊地望着老板,周至元道:“叫你睇, 你就去睇。” 郑裕彤心领神会,以后每天都去 睇金铺, 不光是广州人开的这家, 有些业绩平平的金铺也会“爆冷", 摆出别出心裁的新款式。
与周至元合伙的二老板也姓周, 和周至元是同乡, 郑裕彤叫他周叔。一日, 周叔跟周老大说: “ 你好 眼力, 你女婿不错。” 周至元得意道
是不错, 不过, 不是我好眼力, 是我好运气, 我跟郑弟指腹为 婚, 连日后生仔生女都不知, 就先结下亲家。”周至元把郑裕彤调到写字间做职员, 记 帐核数, 随老板一道买金、 识成色、 定款式、 监制、 定价等等。 等郑裕彤渐渐上道后,提升他做铺面总管。郑裕彤18岁那年,周至元把女儿周翠英许配给他。 洞房花烛, 正式结为夫妻。 同业及左右店铺颇为 吃惊, 周老板真的招伙计为婿, 依周老板的 门第,非得将女儿嫁予富家子弟才般配。
很多人称郑裕彤为乘龙快婿, 说他在周大福平步青云, 全倚仗有个做老板的好丈人。
郑裕彤缘何 得老板器重, 又缘何能娶老板的千金为妻,只有老板周至元最清楚。 也许, 确有指 腹为婚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勤奋努力。 如果郑裕彤根器甚劣, 就算周至元认他为婿,也得不到重用-一经营金铺, 可不比卖水豆腐那么简单。
对于郑裕彤的发迹,很多年后, 人们一直津津乐道乘龙快婿这一话题。郑裕彤承认他非常幸运, 终身不忘岳父的不弃赏识之恩, 但他又说:“所谓事无幸致, 幸运不过只有一两次, 而不会永运存在, 所以 '勤' 最重要;其次, '诚' 也不可忽视, 对朋友必须坦诚, 不能具有尔虞我诈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