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钢铁帝国暂时梦碎

2019-12-1712:39:34杜双华:钢铁帝国暂时梦碎已关闭评论

最赚钱的机器

44岁的杜双华最终还是妥协了。

从2008年到2009年的10个月里,他曾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保住17年里一手创下的“钢铁王国”。最后,他只能看着“虎视眈眈”的山东钢铁集团公司“吞并”自己的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9月6日,日钢和山钢在日照市正式签约,宣布将以共同向山钢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其中,山东钢铁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

亏损的山东钢铁收购了赢利的日钢,这不仅在钢铁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更引发了全社会对新一轮国资与民资争抢跑道的忧虑。

河北衡水市桃城区的李村,这是中国大地上不起眼的一个小村庄,如今被人记住,是因为那里出了钢铁大王。 在当地的传说中,有风水先生路过此地,说这个村子东方有个塔镇着,旺相,不出皇帝就出财主。 这个距离衡水市20里地的小村子,世世代代以种植业为生。 村子里流传开这个说法的时候,还住着土房子的村民没人相信,现在,所有人都相信了。村里出了个“小宝子”,在山东日照炼钢.,短短几年就成了亿万富翁,而且在2008年的胡润排行榜中以350亿元资产位居第二,紧随国美470亿元资产的黄光裕。村民说,“小宝子就是那个财主。”他叫杜双华。

杜双华的发家始于旗下的两块资产,一块是河北京华创新集团(简称“京华创新”),一块便是日钢。 京华创新是杜双华的大本营。

1992年9月,由于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厂房车间狭窄,生产规模受限,杜双华决定抓住河北省三河县建设开发区的时机,征用土地建设了焊管厂。

1993年,经过多方考察,杜双华决定在自己的老家河北衡水建设年产能10万吨的焊管生产线,当年5月开始动工,到年底就投入生产,并成立了京华焊管总厂。 正是由于杜双华的滚雪球办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京华焊管厂年产量达到了30万吨,销售收人4.2亿元,位居河北焊管行业首位;1999年完成销售收入7.2亿元,2000年则翻番到了15亿元,一跃成为河北省衡水市民营龙头企业。到2003年,杜双华早已完成了资本积累,开始逐步向焊管产业的上游扩展,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日钢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日照是沿海港口城市,有着一定的地理优势。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带动了钢铁的高需求,日照政府一直为缺乏一家支柱型钢铁集团而有所抱憾,直到与杜双华一拍即合。

日照钢铁集团在2003年迅速成立,注册资本为2.2亿元,出资方有河北京华创新集团、山东莱芜钢铁、香港誉进公司(杜双华是实际控制人),后来莱芜钢铁退出。 也就是说,杜双华拥有该集团100%的股份。从2003年3月31日奠基,到9月28日出钢,日钢181天的纪录成为中国钢铁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日钢速度”曾一度被津津乐道。 而杜双华的财富积累过程也是“既短又快”。2004年至2007年,日钢利润总额分别为2亿元、6亿元,21亿元和58亿元,可谓倍速增长。 2008年,胡润团队在综合评估后,认定杜双华的财富为350亿元,给他戴上了“中国第二富”的高帽。

日钢的发展模式,没有绕过一般钢铁企业的套路 一人脉网络、圈地运动、银企联盟。 日照当地自下而上盛称杜双华“上面有人”;对于“圈地”,现在日钢占地近6000亩,主要“圈”的是日照岚山区虎山镇韩家营子、申张村的田地,而日照招商局网站显示,日钢的规划面积约为1.6万亩,是现在的近3倍。

“银企联盟”在日钢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方周末的记者张华在日照调查过程中,取得一份“日照钢铁融资银行名单”,这份名单中的十几家银行的共29家分行或支行为日钢提供了贸易融资和贷款业务,其中包括日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日照分行等当地银行,以及莱商银行、中信银行青岛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恒丰银行等山东省内银行,还有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渤海银行等省外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均在名单中。 这份名单几乎囊括了山东省内所有的重要银行。

杜双华培养与众银行关系的思路是“全面撒网,重点培养”。 比如,日钢是日照商业银行第三大股东(日钢副总经理薛健兼任日照商行副董事长),前两大股东为日照港和南京银行,日钢在日照商业银行和南京银行中的业务量都不小。 又如,杜双华通过京华创新持有莱商银行9.4%的股份(薛健是莱芜京华制管的副总经理),日照与莱商银行的交往同样密切。“如果总资产保守一些,以300亿元计,其资产负债率为67%,在行业内并不算高。”

一位银行人士称。2004年至2006年,日钢的资产负债率一直是在65%上下徘徊。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