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8年末,在五年多的狂热增长后,中国钢铁企业经历了记忆中最糟糕的时刻。
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中国钢铁行业有71家大中型钢厂亏损额达到127.7亿元。 其中,亏损企业达到48家,亏损面扩大至67.7%。
减产、降价、节约成本等自我拯救手段之外,钢铁行业也出现了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以“过冬”的迹象。
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民营钢铁企业主动抱团“取暖”。2008年12月19日,河北唐山市39家地方钢铁、矿山和物流企业,整合重组为唐山渤海钢铁集团及唐山长城钢铁集团。 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民营钢铁企业整合,两大地方钢铁集团组建完成后,产能总规模将达2800万吨,占唐山市地方产能的51%。
对于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政府表示了一如既往的支持。2008年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提出,将积极推动重点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在其列举的行业中,钢铁排在首位。
当时,毕马威(中国)发布了一份名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钢铁工业》的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未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并购重组将呈现以大企业为主导的趋势。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大而不强,其重要原因在于产业集中度过低,缺乏规模大、综合竞争力强的钢铁企业。
回顾世界钢铁企业的发展历程,四次行业并购浪潮确立了美国、日本、欧洲的钢铁强国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数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巨头。所以,有效的并购重组是中国钢铁行业做大做强、培养世界竞争力企业的必由之路。
兼并重组,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显然不仅仅是以宝钢、武钢为首的国内钢铁业巨头的发展机遇,对于被并购方来说,同样意味着资金注入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革新。
近年来,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步伐已经有所加快,特别是一些地区间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如唐钢和邯钢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济钢和莱钢组成的山东钢铁集团、鞍钢和本钢组成的东北钢铁集团等。
此外,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也提出要求,排名前五的钢铁集团产量占比需达到45%。特别是从2008年年底开始,并购贷款重开闸门,为钢铁业接下来的并购整合提供了资金支持。
2009年6月15日,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在辽宁鞍山的钢铁会议上表示,为引导和规范钢铁企业的重大兼并重组行为,同时结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工信部正根据《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推进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在上有政府推动、下有市场需要的合力下,2009年钢铁行业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兼并重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