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河北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作出了由原唐钢集团、邯钢集团联合组建河北钢铁集团的重大战略决策。 自组建以来,河北钢铁集团一直受到关注:因为这标志着作为全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拥有了自己的钢铁航母,更因为这次整合涉及近2000亿元资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但是,在“全国第一”的光环背后,河北钢铁集团却暂时面临“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的尴尬现实。
经过数轮宏观调控,河北省的钢铁产能连年增长,2007年和2008年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亿吨。 淘汰的产能被新增的产能所替代。 而国家全局利益、地方局部利益、钢铁企业本身利益纠结一起,盘根错节。
河北省的钢铁业整合走过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作者从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获悉,2009年,河北省继续保持钢铁第一大省地位,粗钢、钢材、生铁产量均超过1.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48%,26.83%和16.88%,较全国增幅高出3.98个,8.33个和1.01个百分点。
河北省从2001年产钢1969.65万吨开始,在全国一路领先,钢铁产量已连续9年全国第一。2009年河北省钢铁工业增加值同比持续增长,重点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 钢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89.15亿元,同比提高17.79;实现销售产值7367.19亿元,同比降低1.70%;实现利税总额395.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3.49亿元,同比分别降低16.39%和7.46%。
钢铁工业的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新产品产值分别占全省工业比重为26.77%,31.69%,7.50%和35.04%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统计月报显示,河北省钢铁企业的优势品种,如中小型型钢、钢筋、线材、热轧中宽带、薄宽钢带、焊接钢管等,紧盯市场,适销对路,产销均实现了大幅度提高。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表示,2010年钢铁工业总的趋势要好于2009年,但应未雨绸缪,要向集约型、服务型钢铁行业转变;从单纯依靠规模发展、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变到依靠自主创新、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提质升级、提高资源保障控制能力的发展方向上来,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因为全国钢铁工业在具备7亿吨左右产能的情况下,将逐渐步入低速发展期和深度调整期,钢铁市场会呈现前高后稳或前高后低现象。
河北省的钢铁大省之路可能是全国钢铁业发展的典型缩影。
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3]103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对钢铁业进行整改。 200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又一次明确指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严控产能扩张。但河北省却一直继续着“大炼钢铁”。
2007年,河北省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占到全国的1/5,这也是河北省的粗钢、生铁、钢材、铁矿石的产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6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对河北省新增钢铁产能进行清理,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的通知》,指出国家虽对钢铁业实施了宏观调控,但有些地方显然执行不力,钢铁工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严重。
随后,河北省发改委宣布将淘汰26家落后钢铁企业,并公布其名单。
2007年初又将淘汰企业数量扩大到33家。“执行起来难度很大,淘汰掉的产能往往被新增加的产能所替代。我们看到国家年年调控,但是,有些地区钢铁产能却是年年创下新高。”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称。“关键还是有利可图。白天不让开工可以晚上开起来,监管部门不可能天天盯着企业是否开工,而且,地方政府与这些企业间也达成了默契,这些企业天天都在交税。”
某民营钢铁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称,钢铁企业不仅是当地政府财政的一大税源,而且,很多地方国有企业还承担着不少当地的公共事业。
时间到了 2008年,河北省钢铁产量已经超亿吨。 钢铁行业是一种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铁矿资源、煤炭资源及各种冶金辅助原料资源。 河北省具备丰富的铁矿石储量。 根据兰格钢铁提供的信息显示,2008年,河北省全年铁矿石总产量为38097.2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6.23%。但是,河北省的铁矿石质量贫多富少、一般多优质少,富矿仅占总量的0.4%,而矿床则以中小型为主,占到总量的90%,而且伴生矿床较多。
河北省还是全国主要产煤省之一。 全省现有地质储量170多亿吨,可采储量40多亿吨,2007年全省煤炭产量完成8389.88万吨,在全国26个产煤省市区中位列第十。
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河北省却是个严重缺水的大省。工业用水占钢铁企业成本的比重不大,分析企业成本的时候,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忽略掉,但是从河北省全省来看的话,钢铁企业消耗的水量却不得不引起重视。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都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8,而且部分山区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已专供北京、天津两市使用。“如果以吨钢耗水4吨来简单计算,河北省在2008年耗费的水量就超过4亿吨。”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称。
一方面是资源相对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矿石资源掌握在民营企业手里。 承德当地人士透露,承德当地的矿山,大多数都掌握在私人手中。“这里面有历史原因,在五六年前,铁矿山是鸡肋,送上门都没人愿意要,而且,当初承德地区的交通条件比较落后,铁矿石难以运输出去,这样,就导致承德当地的国有企业没有抓住机会。”承德当地的上述人士对作者表示。
就在河北钢铁集团组建前夕,一组数字的对比,足以使关注河北省钢铁工业的人们感到警惕:2008年1-5月份,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利润为480.21元,同期河北省重点钢企的吨钢利润却只有238.94元。 这意味着,同样生产1吨钢,河北省的利润只有别人的一半。 钢铁行业大而不强,这也让河北成为收购者眼中的“肥肉”。
河北钢铁曾有省属的“六钢一机”(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宣钢集团、承钢集团、邢钢集团、石钢集团和邢机集团)。2005年11月,中信泰富出资人民币12.8亿元收购石钢集团80%股权,并认购石钢集团新注册资本人民币1.964亿元。交易完成后,中信泰富持有石钢集团注册资本的65%。
2006年1月,邢台市国资委、邢机集团与中钢集团签署协议,邢机集团正式归属中钢集团。2006年6月,香港BNI有限公司成了邢钢集团的新“东家”。 而在本地国有企业纷纷被外来者收购的同时,民营企业也难逃此运。
2006年1月,邢台市国资委、邢机集团与中钢集团签署协议,邢机集团正式归属中钢集团。2006年6月,香港BNI有限公司成了邢钢集团的新“东家”。而在本地国有企业纷纷被外来者收购的同时,民营企业也难逃此运。
2007年11月,阿塞洛一一米塔尔公司(Arcelor-Mittal)收购中国东方集团(0581.HK)约28%股权,间接控制唐山市的津西钢铁公司。
2008年年初,俄罗斯Evraz 公司签署了从 Best Decade 公司购买在新加坡上市的从事钢铁生产和销售的中国德龙控股有限公司(Delong HoldingsLimited,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代码:DELO)51%股份的协议,从而进入河北钢铁市场。
与兼并收购相比,与当地企业合作似乎更不容易引起当地政府或企业的抵触和反感。 早在2005年,邢钢集团就与中钢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05年10月,首钢集团联合唐钢集团组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分别占股份的51%和49%,这是首钢集团进入河北的第一步棋。
2007年5月,邯钢集团则与宝钢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邯钢邯宝公司,联手建设邯钢新区460万吨级精品项目,邯钢与宝钢各出资50%。此前,社会亦流传,首钢集团进入河北后将担负起整合河北钢铁产业的重任。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则明确指出:“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而且,唐钢集团也主动提出过与首钢集团合并的动议。 但是,随着河北钢铁集团的成立,这一传言也化为泡影,首钢集团在河北省的地位亦显得十分尴尬。
按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发展趋势,国内将出现以鞍本钢铁为主的东北生产中心、以宝钢为主的华东钢铁生产中心和以武钢为主的中南钢铁生产中心,这些地区的特点是都有一个实力较强、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 但是在华北地区,却有河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包钢集团、太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大型集团。“首钢集团与河北省钢铁业走向联合是迟早的事情,但整合问题在于体制因素,两者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河北省的钢铁业内人士表示。
过去,省外钢铁巨头进人河北省,与当时河北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 但河北钢铁集团的成立,则意味着河北省对以往思路的调整。 两种思路孰优孰劣,只有让历史去评判了。 河北省本地的一位钢铁业内人士称,在这背后主要的推动力量仍是地方政府。
2008年6月30日,由唐钢集团与邯钢集团共同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公司终于于挂牌成立。 半年之后,唐钢股份、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三家上市公司间换股合并的预案浮出水面。
媒体报道,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胡春华为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召开座谈会,对唐钢集团总经理王义芳和邯钢集团董事长刘如军进行思想动员。
随后,河北省政府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河北钢铁集团。
“整合力度这么大,速度这么快,在国内,河北钢铁集团还是首家。”分析师崔婧怡这样评论。
河北钢铁集团的知情人士称,河北省成立河北钢铁集团的想法,早在2006年就有了,在这背后所经历的坎坷和波折,让外人不胜唏嘘。 河北省钢铁行业的上述业内人士称,早在20世纪90年代,河北省就曾出现过由河北省冶金厅翻牌的河北省钢铁集团公司,但是只存在过两三年时间,整合效果不佳,又恢复为原来的冶金厅了。
从1997年到2000年,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曾三次提出组建包括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宣钢集团、承钢集团、邢钢集团、石钢集团等企业在内的河北钢铁集团,均以搁浅告终。至1997年,河北省又提出组建南北两个集团的方案,由唐钢集团主导,承钢集团、宣钢集团、石钢集团等都并入该集团,邯钢集团作为全国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仍然保留。 但是,此后承钢集团和邢钢集团分别提出了上市的要求。
河北钢铁集团的上述内部人士称,由于当时证监会规定一个集团公司只能有一家企业上市,河北省发展钢铁业正是缺钱的时候,上市更为迫切,最终这次整合不了了之。
2005年10月,河北省公布了《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总体实施方案》,首次提出组建以邯钢集团和唐钢集团为主的南北两大钢铁集团,具体布局是,以邯钢集团为主,整合石钢集团、邢钢集团及其他民营钢铁企业,建成南部大型钢铁集团:以唐钢集团为主,整合宣钢集团、承钢集团及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建成北部大型钢铁集团。
但是,邯钢集团对南部钢铁企业的整合却因为石钢集团的外资性质和邢钢集团的民营化而遭受重挫。 无奈之下,在2007年发布的《河北省2007年加快推进钢铁工业整合基本思路》中,河北再次提出了由唐钢集团来整合邯钢集团,最终在省内形成一个大一统的钢铁帝国的设想。 同时,该文件还提出,在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重组完成后,下一步可以考虑和首钢集团、京唐钢铁联合公司的联合重组,建设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研发中心。 但在河北钢铁集团整合的背后,充满着集团与管理机构、下属子公司和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间的博弈。
在财权方面,河北钢铁集团旗下的各家公司则相对独立。 三家上市公司分别在唐山、邯郸和承德,每年都会为当地带来大量的税收,各个地方政府对整合或许颇有微词,后来这三家公司的税收仍缴纳给当地。
这次整合涉及的不仅仅是生产和经营,还涉及人事变动,这些都可能影响整合的效果。 以承钢集团为例,由于多年来到底是收归中央直辖还是下放河北省一直不确定,河北省对承钢集团的支持力度不大,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这样的省属国有企业,多年来,承钢集团一直是靠着自身的积累不断发展壮大。
河北钢铁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换股整合方案刚一公布,就引发了三家上市公司投资者的争议。其中,被合并方的现金选择权没有溢价、唐钢股份的每股收益被摊薄、邯郸钢铁的换股价格低于净资产,以及三家上市公司的停牌时间不一致等等,都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唐钢股份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士则表示,每个投资者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是,集团的整合方案不可能照顾到每家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集团需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
尽管在资本市场的整合还未完成,但河北钢铁集团在产业方面的整合已经先行展开。 在河北钢铁的整合计划中,人事安排、整合是第一位的。 河北钢铁集团新班子成员中,王义芳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如军任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王天义为副董事长,李连平为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其中,王义芳和王天义分别是原唐钢集团的总经理和董事长,刘如军和李连平则是原邯钢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
人事先行是吸取了鞍钢合而不并的教训,也是河北钢铁集团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 有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承钢。 承钢的老总田志平原本是唐钢整合时派到承钢任副总,但在承钢领导层受到排斥,指挥不了;后来唐钢只好把承钢的老总抽调到唐钢集团,提拔田志平任第一把手,情况才有所好转。 就这样,河北大大小小的国有钢企终于被强行拉到了一起。 宝钢被从邯宝中踢了出来,首钢则尴尬地偏居曹妃甸一隅。
重组后的河北钢铁2008 年钢材产量实现3328 万吨,已超越宝钢2858万吨(2007年)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 但不容忽视的是,河北钢铁2008年销售收入1652亿元,利润40亿元。利润不及宝钢股份2008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亿元的一半。2007年,宝钢用不到河北省总产能1/4的钢产量,创造了相当于全省钢铁工业全部的利润。 大而不强的压力一直困扰着河北钢铁业,而河北钢铁集团的组建,也就预示着新公司将重新整合,获得规模效应,同时也要肩负起整合河北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的重任。
时间过去了1年多,这场涉及近2000亿资产的整合仍然在进行中。不过,这次的重组也至少已经诞生了多个第一:率先组建销售、采购公司,实现销售采购业务的整合;率先组建矿业公司,实现矿产资源的整合;率先组建国贸公司,实现进出口贸易的整合。
2008年7月23日,河北钢铁集团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并以此对所属的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宣钢集团、承钢集团等子公司的进出口业务进行整合。·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集团涉及海外(包括人民币结算)的所有业务,包括进出口贸易业务、海外投资或资本运作、招商引资、海外机构的经营管理、技术交流及劳务输出、海外工程承包等。
据河北钢铁集团介绍称,集团国贸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资源统筹安排、合理调配进口铁矿资源、内部分流矿石等措施,减少资金占用4.4亿美元;通过向国外制造商或供货商订货,年降低采购成本1500多万元。“河北省交通条件非常好,境内拥有秦皇岛港、唐山港(包括京唐、曹妃甸港区)和黄骅港三大港口,但是,由于各家钢铁企业各自为政,难以在物流运输的价格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
河北省钢铁业内人士称。 河北钢铁集团的优势愈发充分地体现出来。“由于销售环节的整合,目前我们已占据华北建筑钢材市场70%以上的份额,避免了子公司间的恶性竞争。”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胡启超说,而据河北钢铁集团介绍称,国贸公司通过降体港口费用、汽车运费等物流费用,年节约费用1.3亿多元。
2008年8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淘汰洛后钢铁产能,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通知》,通知称河北省将全面加快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的淘汰步伐。
据河北省发改委的一位人士透露:“该行动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河北钢铁的产能从近1.2亿吨淘汰优化到8000万吨左右。”
2007年,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的钢产量分别达到了 2275万吨和900万吨。 新成立的河北钢铁集团的钢产量将超过3100万吨。 这意味着新公司的产量将超越宝钢,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制造企业。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义芳之前曾透露,原承钢集团、宣钢集团在规划中都有一条热轧板材项目,但集团组建后果断地停止了这两个项目,原因是唐钢股份已经有了两条先进的热轧生产线,没必要重复建设。
资料显示,2008年9月,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几家大型钢铁企业高层在河北邯郸谋划“救市”,定下减产20%的计划。10月,河北钢铁集团更是决定将在减产20%的基础上再减10%~20%。“从效果上来看,国有企业的限产是有成效的,”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认为。
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表示,从全国角度来看,过剩与否是动态的,河北省本地肯定消化不了这么多的钢铁产能,但是,河北省也是国内的钢铁输出大省。另一方面,河北省也寄希望于提高产品附加值。
2007年全国冶金行业有24家钢铁企业的26个钢铁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河北钢铁却是空白。 在产品方面,河北钢铁集团也有了较为成熟的规划。 河北钢铁集团
在2010年5月成立了河北钢铁集团战略研究院,以解决研发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河北钢铁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产品各有特色,其中,唐钢股份在中厚板材方面优势明显,其建筑钢材也占有较大比例;邯郸钢铁则以板材为主;
而承德钒钛的主要产品虽然也是建筑钢材,但是却有钒钛特色。“今后,承德钒钛仍将发挥钒钛优势,并且,谋求开发新的钒钛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承德钒钛董事、董事会秘书王世杰称。
邯郸钢铁停产了最后一条普通线材生产线,转向“精品板材”;此前,唐钢正式生产出第一炉不锈钢,该不锈钢项目设计年产60万吨,这被业界认为标志着“河北省钢铁工业进人不锈钢时代”。
不过,河北某民营钢铁企业董事长却提出不同意见。 他认为做普钢(普通钢材)就是低端,做特钢(特种钢材)就是高端的分类并不科学。“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普钢需求最大,而特钢需求量最小,优钢次之,而且,普钢也比特钢的利润率要高,我们现在是开足马力生产螺纹钢和线材。”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本书作者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对现阶段中国的定位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后,中国的国际分工从属地位已经进一步固化了。 我们想实现产业升级,人家也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这就是竞争,看谁能够获胜。”
李迅雷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做高端产品存在一定的困难,中国就业压力巨大,而发展低端恰好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从东到西非常丰富,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将长期存在,所以低端的产品也要做好。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低端的产品也没有做好,关键是品牌和诚信体系没有有效地树立起来,如果这两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善,把低端产品覆盖了之后,价格一样可以上去。
看来,河北钢铁集团的内部整合能否最终获得成功,取得协同效应,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在中国,没有政府支持,企业是办不成的。此话在钢铁行业尤为应验。
国有企业如此,民营企业亦如此,日钢、铁本、建龙、沙钢等民营钢企,或者功成名就,或者功亏一篑,但相同的一点是,这些曾经时事造就的英雄,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无一脱离过此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