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郭家
郭氏家族是中山县竹秀园堡人, 世代务农, 属小康之家。
祖公郭 沛勋有六子, 他 们依序是:郭炳辉、 郭乐、 郭泉、 郭葵、 郭浩、 郭顺。 据郭氏宗谱载, 郭沛勋目光远大,常训导儿于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理念。1883年,长子郭炳辉在父亲的激励下, 去澳洲悉尼闯天下。
1890年,中山遭受水灾,郭家田地损失惨重。18岁的二子郭乐向父亲借 得盘缠, 辗转香港, 乘上一艘三桅船。 经过 30 多夭的颠簸航行, 抵达澳洲墨尔本。
墨尔本华人较少, 郭乐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他做了几天散工, 就去悉尼投奔大哥。
郭炳辉在一家同乡办的农场做工,他为人老实, 没有心计, 来澳洲谋主已有7载,没有像别的华侨那样发达起来。
郭炳辉叫弟弟郭乐踉他一起做工。据郭乐回忆, 他与大哥每日 3时左右起床, 一直干到天黑, 天天如此, 从未休息过一天。 劳动强度比在中山老家要大得多, 人简直不如牲畜。
郭乐愈干愈不如意, 牢骚满腹, 说这个同乡, 其实还不如洋人, 若我们在洋人的农场, 赚的比这还多。 郭炳辉却很满足,说在澳洲赚的钱, 比在家种田多得多。又说同乡办这个农场很不容易, 都是家乡人, 就该帮他一把。
大哥大概永远也走不出固有的概念, 郭乐干了两年, 就跟大哥分道扬镳。 郭乐说: “为别人赚钱, 就不如为自己赚钱, 若还想有大出息, 就该请别人为自己赚钱。" 大哥很赞同郭乐的说法, 但他不敢进城冒险。 大哥把积蓄全文给郭乐, 令郭乐 很感动。
郭炳辉第二年劳累成疾, 客死他乡。 数十年后, 成为巨富的郭乐想起大哥的人生惨剧,脸呈戚色。 他说大哥是个好人, 他没享过一天福, 甚至连发财的希望部没看到。 他走出了第一步, 又始终走下出第二步。 有好些华侨都是这样, 到死都没有成就什么。
1892 年, 郭乐离开农场到悉尼城区。 他见有不 少华侨摆蔬果档, 一问,大部分还是中山人。 郭乐也跟着开蔬果档, 除部分本地蔬果外, 来自香港的蔬果全是到永生公司进购。
永生的蔬果生意做得好大, 老板之一马应彪, 已是中山同乡会的大人物。郭乐认识了马应彪, 因为两人年龄、 地位都有较大的差距, 交情不算密切。
郭乐守着小小的蔬果档, 手中数着过往的银钱,心中有不可言喻的乐趣。他并不满足, 他最现实的愿望, 就是像马应彪那样开ー家蔬果批发行,做一名成功人士。
1897年8月1日,郭乐与好友欧阳民兴、 马祖星、 梁创、 孙智兴等人集资1400英镑,开办了一家永安果栏。永安的业务范围与永生差不多, 永安成为日后永安集团的最早字号。
曾有一种较流行的说法,说马应彪去香港发展, 是给永安果栏挤走的。这不是事实, 马应彪离澳回港要早3年(1894年)。
郭乐任永安果栏的总经理,他担任这一职务一直到他离澳换马(换人)为为止。
郭氏兄弟离澳回港发展的第一入不是郭乐, 而是他的胞弟郭泉。
郭泉是郭氏六兄弟中最晚来澳洲的一位。 他最初是去美国檀香山发展,他在回忆录中如是叙述他远渡重洋的动机:
“至余年十五, 初解世务, 见乡人远赴东西 洋谋生者日众, 不禁童心跃跃, 不甘雌伏于方圆数十里之间里间。先父亦嘉余有远志, 乃于是年三月,命余束装随邻乡人赴港, 放洋而至檀香山。
郭泉赴香港去檀香山是1894年,时年15岁。
郭泉为人机灵, 被一位美国律 师收为做杂役小工,郭泉有机会学习ー些简单的英语会话。 一年后, 他转到英国驻檀香山领事馆做小工。 又一年后, 他利用攒积的钱做小生意。 从郭泉频频跳槽,可见他是个不安分的人一一这种入往往有较大的出息。
檀香山人口稀少,尚未开发, 几乎无生意可做。 郭泉见无利可图, 只干了一年就回到中山老乡, 再作长远计较。父亲给郭泉作主,第一天相睇(相亲 ), 第二天 过礼,准备新房 5 天, 第7天就拜堂结婚。 那时华侨回乡成亲都是速战速决的。 不少人, 拜堂的第2天, 又重涉大洋。
不知什么原因使不安分的郭泉竟在老家呆了两年。 他与发妻生下一男一女。 其时, 二哥在澳洲的永安果栏生意渐佳, 急需人手。 郭泉的三个弟弟郭葵、 郭浩、 郭顺立即赴澳洲。
1899 年, 郭泉也来到澳洲, 在二哥的水果栏做事。 郭泉一干就是5年,这期间,永安果栏后来者居上, 把永生蔬果公司给压了下去。
一天, 郭泉对二哥郭乐说: “兄弟最好不要老窝在一块发财, 应多辟几条财路。”郭乐说: “我正是这样想的,兄弟间, 应分分合合, 合台分分, 不管怎样, 兄弟到老总是兄弟。”
郭乐拿出1000英镑, 给郭泉做头本。 郭泉收下来,却这样说: 算我借的。
郭泉去了斐济,成立生安泰公司。公司经营百货, 还开垦荒地数百英亩,种植香蕉等热带瓜果。 成熟季节, 一般一船运往悉尼, 交二哥的果栏批发。郭泉经营了3年,赚了一笔较可观的钱。 郭泉不满足现有的成就, 他设想开辟一条更大的财路。 他自然想起香港, 他几 次出 洋或回国, 均在香港滞留过。 香港的 洋轮穿梭进出, 高楼一幢接一幢拔地而起,一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斐 济的生意交 胞弟郭葵主理。 郭泉于1907年开春回到香港,时年28岁。
郭泉在香港考察数天, 认为百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他很敬佩马应彪, 认为他是个目光远大的人, 虽然现在先施挫折颇多, 今后肯定是香港百货业的巨头之一。
拜访过同乡细叔马应彪(马应彪较郭泉年长19岁),郭泉频频出现在先施公司, 郭泉离店后, 立即把 价目记下来。 郭泉在斐济经营过百货, 已积累相当的经验。
马应彪自然洞悉郭泉的意图, 他未作任 何表示。 百货不是需港府特批的专利 行业, 谁都可以做。 马应彪不怕竞争, 怕的是恶性竞争, 如刺探情报、 互相挖角、 流血甩卖, 这样不是你死我活, 就是两 败俱伤。
开办资本16万港元,股东是郭氏兄弟及澳洲的几位好友, 公司名 称是香港永安有限公司, 主营百货业。董事长是在澳洲的郭乐, 郭泉任总经理。
1907 年 8 月 28 日, 永安百货在皇后大道中167号开幕。
先施在 172号。 先施、 永安, 近在咫尺!
永安也雇用了女店员, 也是卖中档的洋货国货。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差异。 永安的女店员, 除了 站门口迎接客人的那位长得靓外, 里面的几位均相貌一般, 不过她们都笑得温馨得体,使顾客不会产生与漂亮女店员打交道常有的拘谨。 货架与柜台里的商品摆得既整齐, 又突出。 商品的类别虽一样,但花色、商标与先施不完全相同。
先施是唯一的同业, 马应彪当然会收到请柬。 前去祝贺开业的包括中山籍的所有商人。 马应彪站在人群后面, 等仪式结束, 他随人流进入店面, 久悬的心如释重负放下。
只要是同一类别、 同一商标的商品, 永安的标价与先施一模一样。 这证明,永安今后下会与先施恶性竞争。马应彪这才觉得,年龄较他小一辈的郭泉, 实在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