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鸦片
利希慎家族是靠鸦片起家的。 他精通英语,性情刚烈, 出生入死, 是个在黑道上左右逢源的人。 两次官司,他一次为原告, 一次做被告, 均以胜诉而名噪港澳。 他买下荒山,-奠定利氏家族成为地产巨子的基础; 他送子留洋,后代个个都是香港商界政界的风云人物。 一日, 一名枪手尾随他, 连开三枪·...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 鸦片之所以能够大肆侵入中国,是由于政府禁烟不力, 洋商与华商内外勾结的结果。通常,洋商垄断境外的鸦片走私,过关登陆,则由 洋商华商共同完成, 就地销售, 基本为华商包揽, 至于将鸦片从沿海贩到内 地各省, 更是华商的独门生意。
香港沦为英殖民地, 港英当局为获取税收,将洋药(鸦片)进出口列为合法贸易。洋商与华商的经营范围仍径渭分明。 香港烟馆林立, 均为华商垄断。鸦片生意利润丰厚,但 “头啖 汤”(原汁汤)为洋商独饮,华商只能赚小头。 虽是如此, 这 “小本生意” 仍比其他生意来钱更快更猛。 不少见利忘义的华商乐此不疲。
鸦片是黑道生意,风险极大。 著名华人银行家冯平山说过一句警世明言:“我常见别人售卖鸦片发大达, 不过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 做正行生意虽然进步慢些, 但却令人心安。”
香港赫赫有名 的利希慎家族, 既应照了 这点, 又没有完全应照这点。利希慎家族, 是早年众多从事鸦片生意的华商硕果仅存的大世家。
利氏家族原籍广东新会, 世代务农。1849年,美国西部发现大金矿,由此而掀起的淘金热刮到西太平洋的中国。广东得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风气之先, 淘金热牵动着广东贫困农家的 神经末梢。 利良奕尚小, 淘金发财的梦想 时时萦绕他幼小的心灵。
1860年, 利良奕携新婚妻子, 从香港漂洋过海, 赴旧金山掘金。 他成年累月在大峡谷金矿做矿工。
10多年后, 他已拥有一笔较可观的资金。 金矿是弱肉 强食、强盗横行的世界, 利良奕不敢久留,便去夏威夷做生意。
1879年,次子利希慎在夏威夷出世。 夏威夷位于太平洋中心, 是世界著名的航空航海中途站, 亦是美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那时, 夏威夷还比较荒凉,生意不好做, 利氏便于1896年衣锦还乡。
闯荡惯了的利良奕过不惯家乡的悠闲日子, 遂返回香港, 做布匹衣衫生意。铺面礼昌隆开在皇后大道中2号,后又在九龙另设一档.
生意稳步发展, 但他总觉得不如提神 洋药 ( 鸦片 ) 来钱更快。 于是涉足鸦片生意, 生意日隆, 利良奕很快成了香港的小富翁.
利希慎从小随父亲ー道漂 泊。 他生在美国夏威夷, 幼时跟 洋人小孩交往,又上当地的小学中学读书, 能讲一口地道的英语。 17岁随父来港, 进皇仁书院续读,因英语程度之高, 免修英语。毕业后, 即被校董事会聘为母校教员。利希慎精力充沛, 是个很不安分的人。 他嫌教书枯燥, 便辞职进英人的 汇丰银行做职员。 没多久, 他又嫌银行工作单调,只身前往南洋。 他于过报馆译员, 开过木材加工厂, 当过船务公司职员。
父亲有心让他继承家族事业, 就买下一条船交给他。 利希慎便凭仅有的一条船, 开办南亨船务公司, 既是经理,又是船长, 还是货主。 利希慎购买南洋木材运港销售。 狂风巨浪, 摔打出他不畏强暴、 敢于冒险的性格。
贩运木材利润菲薄, 利希慎开始贩运鸦片。 缅甸是继印度之后的另一大鸦片出品基地。 沿途海域,常有海盗出没, 专门洗劫富有的鸦片商。利希慎学会了使枪。 也许是命运独钟于他, 他一次也没遭遇海盗。
海上走私鸦片, 基本为洋商垄断。他们使用武装船, 置有枪炮。 既是对付海盗, 也用来惩罚虎口夺食的亚裔鸦片商。 利希慎凭一口字正 腔圆的英语,只破一点小财, 居然安然无恙。
本世纪初, 利良奕过世, 家族事业由他的四个儿子共同继承。 老大把父业分成四大块, 其中的鸦片生意, 老二利希慎当仁不让接下。
香港的鸦片生意, 在第二任港督戴维斯任职期间已实行专利制, 专利实 行公开招标, 标高者得。 专利分鸦片进出口贸易、 就地批发、 烟 馆零售等几项。所有的鸦片商, 都得另缴纳兴奋洋药的奢侈税。 当时洋商财大气粗, 垄断了前两项专利。 华商则 吃洋商的残羹, 做开烟馆的 小本生意。 到本世纪, 港府屈于种种压力, 停止了鸦片专利的公开拍卖。 但原有专利仍有效。
我们只能推算利良奕没有鸦片专卖的"合法” 权, 他与儿子联手进行鸦片生意, 是港府不允许的违 法走私。
大概利希慎厌倦了海上生活, 他继承父业后, 不遗余力去澳门争取鸦片专卖权。
利希慎为人豪爽,慷慨大方, 加上他一口标准的英语,颇得鸦片洋商的好感。 澳门的鸦片专利, 不是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授权的,而是通过行政手段决定的。 鸦片洋商, 需要一个像利希慎这样的中国人去开拓当地及内地的市场,他们便积极促成利希慎获得了澳门的鸦片专卖权。
利希慎果然不负众望,把鸦片重新撒遍大江南北。 利希慎赚钱似猪笼入水, 成了鸦片巨富, 却仍不算香港的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