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先施永安窝里斗难分难解

2019-12-1608:34:36香港商战:先施永安窝里斗难分难解已关闭评论

百货争锋

先施、 永安两大百货公司, 店面开一起, 商品一样,标价一样。 看似亲如兄弟, 实际上竞争得很厉害。 我到广州开分行, 你也到广州开分行; 你到上海建大楼, 我也到上海建大楼。 从南打到北, 步步紧逼, 斗得天昏地暗。 两大公司老板, 都是中山同乡, 都是来自澳洲, 可谓典型的 “窝里斗”。

先施、 永安-一香港的两家历史最悠久、 影响最广、 规模最大的华资百货公司。

先施马家、 永安郭家, 都是广东中山县人; 都是在澳洲掘第一桶金; 都是本世纪初在香港创办百货公司。 早期的香港人, 出了先施, 一转身就进了永安。 在上海南京路, 两家公司的巍峨身影相挽相叠。

香港人如是说:你找到了先施, 就找得到永安; 上海人如是说: 你看到永安大厦, 也就看到了先施高楼。

先施、 永安, 真是形影不高, 亲密无间。

然而, 人们又发现,两家竞争 很激烈。你率先推出价格不二, 我就标榜一口价;你卖美国丝袜卖得盘满钵满,我也赶进美国丝袜大赚特赚; 你把触须伸到广州、 上海、 武汉, 我就大举进军广州、 上海、 武汉; 你出高招来个季节大减价, 我就亮出妙策炮轰跳楼大甩卖。先施、 永安大概算最典型的窝里斗。

在马家未来香港抢闸(源于赛马术语, 其意与抢滩同) 前, 香港早就有专营百货的洋行。

香港开埠之初,洋商皆热衷于进出口贸易,而不屑零售的这类小本生意。那时西人少, 人数众多 的华人又穷得仅够聊生, 零售业盈利微薄。 随着人口的增多, 经济的发展,唐人街出现许多华人店铺。 这类店铺均以卖中国货为主,西人颇感不便。所需日用品, 大都要去印度甚至英国亲自选购, 或者托人捎来。

1850 年, 英国 小船商托马斯·阿拉姆和友人尼恩· 克拉沃德创办连卡佛百货公司。 最初的连卡佛, 设在中环的海滩边上, 仅一间简易木屋。

因是独一无二的销售英货及西饼的小店, 宾客盈门, 生意十分兴旺。

这条海滩, 以后成为繁华的德辅道。 连卡佛今非昔比, 成为早期香港零售业的霸主。 除百货外, 还经营餐饮,连卡佛西餐蜚名港岛,很多上流华人也到连卡佛开洋荤。香港最早的华文报纸《中外新报》称连卡佛洋行:

做视港岛, 谁与争锋?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