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
广州、 香港收复后, 张家的事业有长足的发展。 张家仍保留广州、湛江、澳门的店,以香港作为联络处和供货站, 各分店需要什么货, 张玉阶马上买好交班船带去。 老二张玉麟在广州建设厅工作, 为了家族事业, 他辞去公职,做张锦记杂货店小老板。
张家先后开了张锦记山货行、 利来西药行、 祝兴 洋 行、 泰和 行, 等等。已从零售业,逐步向进出口贸易转移。
张家涉足西药生意, 使家族生意进入崭新的境界, 财源滚滚, 犹如掘到聚宝盆。
张家初涉西药生意, 还不以为这门生意前景广阔。 张家的原则是, 只要自己的财力许可的话, 什么生意机会都不要错过。 张家首先在香港永吉街老铺位的旁边开一家西药杂货店, 随后又在广州开利来西药店。
聪明的张玉阶在料理生意时, 发现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 有不少东南亚及内地的商人水手, 从店里买西药回去。张玉阶想,这些地方西药奇缺, 如果搞西药批发, 肯定赚钱。
张玉阶积极与 洋商联系, 终于获得英国加力子药品公司山杜莲西药在远东的代理权。 张玉阶在昭隆街 21 号开设欧洲海岸公司, 大量进口山杜莲。
山杜莲原包装净重35安士, 张家改包装每小瓶 1安士, 瓶上 贴上金钱牌商标, 每瓶100港元, 比原包装盈利3.5倍。 山杜莲是驱虫药原料, 药厂及药行买回去制成府积散、 花塔糖,在市面十分畅销。 金钱牌山杜莲供不应求。旗开得胜, 张家紧锣密鼓,四处活动, 先后与美国、 德国、 英国、 荷兰等国药商签订代理契约, 大量输入P·A·S肺片、 盘尼西林等新药。
那时 肺结 核之类的肺病, 是亚洲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人人闻“痨” 色变,医生多束手无策, 新药的诞生, 无疑是肺病患者的福音。 尤其是盘尼西林 ( 抗菌索), 其用途几乎适合一切炎症。 张家光盘尼西林一项, 就赚得私囊鼓胀。西药是港府极少几项课以进出口税的特殊商品。 张家为了减税,由欧洲海岸公司 将药批给家族的祝兴行, 由祝兴行再批给张锦记西药店。 其他药厂行所需药品, 也得去 祝兴行批发。
同业说张家人心里装了10把算盘, 精得神叹鬼泣。
1950 年, 朝鲜战争爆发, 张家的西药业务飞跃发展。 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内地本来就匮乏西药。 现在百万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对消炎特效药盘尼西林的需求浩大。 唯一的药源, 只有依赖香港。 有不少船只,往返于香港至内地及朝鲜半岛的 “秘密" 海上航线。
3年的朝鲜战争, 使张家成为巨富。
50年代初,由于香港人口膨胀,造成房价地价飞涨。 张家认为地产业大有作为, 便把投资重点放在地产业。 最初购置的是铺位物业: 永吉街10号、9号、昭隆街9号。 接着购入麦当奴道8号作为家族住宅。
张家先后成立了兴隆按揭地产公司 锦兴置业公司、 英德建筑公司、 工厂代理有限公司 联锦公司。
另外, 与日本人合作开办大九百货公司,张家占49%的股权。
张玉阶是家族事业的领头人, 可惜在1959年患癌症逝世,享年才45岁.二弟张玉麒死得更早, 他由政府技术官员转为商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本可有一番大作为,却在1952年死于不测,英年34岁。
所幸的是,张玉阶死时, 家族集团公司已成雏形,业务步入佳境。 老母郭庚健在, 长孙及三子四子经过多年的砥砺, 已深谙经商之道。 因 此,张家的事业仍不断拓展,成效卓著。
张家地产业的大手笔是兴建耸立于中区的联邦大厦、 国际大厦。 大厦气势宏伟, 傲山吞海, 在高楼林立的中区毫不逊色。
这之后,张家地产投资均是大手笔, 这些大型物业聚起来, 就是一座石屎森林。 数十年前, 张家一家老少, 还趴在狭窄的陋屋,胼手 胝足编织藤器,在一代人手中, 就创建出家族商业帝国。 这在富豪辈出的香港, 亦不多见。在后期的家族经营中, 四子张玉良显示出出色的经营才华。 张玉良在英皇书院读至4年级, 香港沦陷被迫辍学,随母逃往湛江谋生。 张玉良是四兄弟中第二位懂英语的人。 在香港这块英殖民地,懂英语是处世的一大优势, 这种优势再加上他的经营潜质, 使得他在商海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张玉良是较早成功地运用借壳上市手法的人。 所谓壳, 就是股市的上市地位。 有些上市公司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资产实际上被掏空, 只剩下公司框架,徒有外表, 如空壳一般,故叫壳。壳虽无肉, 但壳的虚名犹在, 因此壳仍是有价值的。
张玉良就看中一只壳-英人创办的联邦地产有限公司。该公司往昔财大气粗, 今日囊中空空, 但昔日的显赫名声却不倒。 张玉良把新建的第一幢大厦换得764万股联邦地产的股份,大厦更名为今日的联邦大厦。 其后, 又把国际大厦端出换取联邦地产的股份。
这样,张氏家族就拥有联邦地产的77%股权, 堂而皇之人主联邦地产董事局。 联邦地产便成为张氏家族的旗下公司.
70年代, 张玉良又以多处物业,换取鼎鼎威名的英资集团会德丰的股份, 持股量占该集团的40%。 十余年后,华商巨子包玉刚与星洲富商邱德拔, 爆发会德丰大战。 鹿死谁手, 胜负操在会德丰大股东张玉良手中。
正是这场大战, 使人们窥得张氏家族庐山真面目, 昔日开小小西药铺的张氏家族,富可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