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战:执着电业嘉道理终身不渝

2019-12-1608:07:51香港商战:执着电业嘉道理终身不渝已关闭评论

沙宣洋行

香港有两大电力公司: 港灯与中电。 而电力世家,唯有嘉道理家族一家。 嘉道 理家族的艾利, 并非香港电业的创始人, 在香港初装电灯之时, 一家人还为装一盏电灯的费用犹豫不决。 正是这个艾利, 身无分文来到香港, 没多年, 竟然一掷万金, 购入中电的股份,随后入主中电, 成为“电王” 。

港灯、 中电是香港电业双擘, 两者实力相当, 各据一方一一香港电灯公司负责港岛的电力供应,中华电力公司的地盘在九龙新界。

港灯的历史较中电长, 但港灯是公众公司, 我们说起香港的电力大王, 毫无疑问是指中电的嘉道理家族。

嘉道理家族的先人, 并非中电的创始人, 嘉道理家族入主中电, 有一段曲折的历史。

嘉道理家族是英籍犹太人。 犹太人没有家园(国家),他们流落世界各地, 主要靠经商为生。犹太人的父辈经常向后代灌输处世经商之道,后代长大涉世,很快就能在商场得心应手。 自中世纪起, 某些国家某些地区的经济命脉, 几乎被犹太人所垄断。 这招致当地人的仇视,将其蔑称为“经济怪物” 。人 们往往忽视犹太人 吃苦耐劳、 克勤克俭的一面。 19世纪初, 嘉道理家族的先人到中东巴格达谋生, 从事种植并经商。当地人的歧视、 恶劣的气候、贫瘠的经济环境,使得一家人终年辛苦, 仅够维持生计。

1879年,老嘉道理听说家族的远房表亲沙宣, 在中国发了财。 沙宣最初在广东做鸦片生意, 现在居然在上海开了洋行,成为上海犹太人的首富。

老嘉道理决定投靠远东的表亲沙宣, 他怀里揣着一家人从牙缝里省出的盘缠, 带着他的长子艾利· 嘉道理上路。 父子俩走到波斯湾的 法奥港, 搭上一艘去印度的英国船, 然后再由孟买乘船去香港。

据口传下来的家族史, 嘉道理父子于 1880 年 5 月 20 日到达香港。 那 情形, 就像穷困潦倒的难民。 父子俩仅在香港作了短暂停留, 又毫无留恋地乘船去向往已久的上海。 父子俩谁都没想到, 香港才是家族未来的归宿, 是香港成全了嘉道理家族进入英国的贵族阶层。

犹太人以团结著称于世, 别说是远亲, 就是素不相 识的同 胞, 也会暂时收容下来, 帮助他独立谋生。 嘉道理父子在表亲沙宣家落下来, 沙宣家的豪华奢侈, 使父子俩诚惶诚恐,恍若置身于神话中的世界。

老嘉道里轻声对儿子艾利说: “我小的时候, 沙宣家跟我家一样穷。 孩子, 今后努力干吧。"

艾利点点头,会意了父亲的一番苦心。 这是犹大民族的遗传基因, 使得父子俩没有迷失自我。 犹太人向来认为:'财富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双手建立起来的。

嘉道理家族后来者居上, 成为在远东的超级犹太富豪, 财富自然胜于早年发迹的沙宣家族。

远东的犹太人说: 沙宣门下,出了两位商界怪杰,一是后来定居香港的嘉道理, 另一位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哈同。

1873年,21岁的犹太青年哈同流浪到上海, 经人介绍进沙宣洋行做马仔。 哈同精明能干, 颇得大班沙宣的赏识, 沙宣让他打理鸦片生意。 哈同为沙宣赚了很多 钱, 同时也为自己赚来了贩卖鸦片的经验。 几年后, 哈同独立 门户做鸦片生意, 开办洋行, 财富成几何级数增长。 到他死时, 积累下 1亿元的家产。

在后人 眼里, 哈同留下的最著名的,物业是哈同花园、 犹太会馆。 会馆富丽堂皇, 如宫殿一般;花园向游人开放,成为上海一景。

1949年,哈同家族的不动产全给政府没收, 公馆改为上海市少年宫,花园改力中苏友好馆。

嘉道理与哈同虽同出一门,但未同过事, 哈同已独立创业, 业绩不凡,很令犹太商人们艳羡。 老嘉道理常在儿女面前流露出对哈同的钦佩, 但又对儿子说: “千万别去做鸦片生意。 ”

在不少西人眼里, 走私鸦片, 并非一件光明正大的事。 老嘉道理的话, 反映了这类西人的普遍心理。

嘉道理父子同在沙宣洋行打工。 老嘉道理管理货仓, 艾利做进出口贸易。艾利每月的薪金是37 印度卢布。 那时沙宣洋行主要代理东印度公司的远东贸易, 现金多是印度卢布, 故用来支付员工薪金。

37卢布仅够日常花销,为了攒下日后做生意的第一桶金, 父子俩省吃俭用, 连西人津津乐道的吴菜馆都不敢光顾一次。 老嘉道理对儿子说: “创业难就难在创业的第一笔本钱。 当年哈同比我们还省,他理发都是自己用剪子胡弄的。 现在, 他有专门的理发 师为他服务。

艾利大约干了 5年多, 就离开沙宣洋行。 他离开的原因, 不是攒足了做生意的第一桶金,而是呆不下去。

艾利做贸易业务, 常在沿海的商埠跑。 有一次, 艾利去宁波时, 正遇到当地发生瘟疫。 善良的艾利就把沙宣货仓的一桶消毒剂拿出来, 擅自给了当地人消毒防疫。 分行经理知道后, 就严厉训斥艾利, 艾利不服, 就与经理吵起来。经理说: "我这就去跟大班讲, 除你的名! " 艾利说: “不用你讲, 我办完公干,自己会辞职。 ”

艾利去福州、广州办公事,回到上海, 才知经理并未在沙宣面前告状。但主张已定, 艾利不想在沙宣洋行再呆下去。

艾利与父亲商量, 说这样呆在表亲家打工, 一辈子不会有出息。 老嘉道理觉得儿子的活很有道理,就把父子俩一道攒下的钱, 全部给了艾利。 艾利没要, 留给父亲养老, 带着正 怀孕的妻子去了香港。

老嘉道理仍在沙宣洋行守货仓。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